据统计,2012年,山东人口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52.43%,户籍城镇化率41.97%,二者比例居全国第四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镇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岩松介绍,实践证明,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是山东新型城镇化的鲜明特色;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山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
举措 新增长清区归德镇等百个示范镇
在沂蒙革命老区的郯城县李庄镇,连片的工业园、成群结队的工人……让人很难想象几年以前,这里还是片空地,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宁波人胡仲强是李庄镇一家饮水机厂的老板,之所以选择到李庄镇投资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连通鲁西南、苏北的区域优势和发展前景。
李庄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家电产业园和建材产业园已引进项目66个,合同利用外资1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元,吸引了近万名农民工进园工作。
但是,回想起2011年郯城县决定在李庄镇建设家电产业园的情景,该工作人员无奈地感叹:“太难了!当时缺钱啊……”当时的李庄镇地方财政收入刚过千万元。
根据李庄镇家电产业园的规划,郯城县财政仅在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就达1亿元。自2011年起,临沂市级财政连续3年为每个重点镇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县区财政按照1∶1配套,用于奖励、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
李庄镇仅是一个缩影。2012年6月,山东确定100个镇,在发展用地、扩大财权、金融服务、资金扶持、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政策,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
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的示范镇建设专项资金,并要求市、县按不低于省补助资金的规模进行配套。据省住建厅测算,如果每个小城镇平均多吸纳1万人,山东的城镇化率就可以达到60%以上。为扩大示范效应,山东省政府2013年决定,在原有100个示范镇的基础上新增100个。2013年12月14日,省政府确定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等100个镇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二批示范镇。
变化 户籍、保障、就业等配套体制也要变
张秀文家住邹城市太平镇,随着几年前该镇工业项目不断上马,她也从一个庄户人变成了一名按时上下班的打工者。2012年以前,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位农民工,并不是一个“城里人”。
城里人是什么样的?张秀文记得,小时候父辈经常对她说:“什么时候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就变成城里人了。”后来,她生活的农村盖起了二层小楼,年轻人手里拿的手机也都是各种最新潮的款式,她却仍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村人。
其实,早在2004年10月,山东省就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张秀文眼中的“城里人”和“农村人”之分,到底在哪儿呢?
“城里人有养老等保障,以前自己没有,我觉得这是和城里人最大的区别。”张秀文说。而和张秀文有相同感受的农民工并不在少数。
专家认为,城镇化过程就是把农民变市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进工厂、住楼房,同时还要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政府部门在建设城镇化的道路中开始将重点从“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对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进行改革。
2012年底,张秀文和100多位同事一起加入了城镇养老、医疗等保险。“这才是城里人的感觉。”张秀文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当然,张秀文并不想自己的家乡发展成“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的城市。
对此,政府部门也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如何发展的问题。山东省住建厅的相关人员认为,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城乡一样化。既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又要在县域、小城镇、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比如,过去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如今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