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786亿元,增长9.8%.财政这块蛋糕做大了,如何切分?向谁倾斜?山东的选择是:优先向民生支出,向困难群体倾斜。山东已经连续6年把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前不久,胶州市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就“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和“最急需解决的10件事”进行民意调查。结果,“开通农村公交”分别列“最不满意”第三位和“最急需解决”第一位。这个调查结果在市区里的民生广场向市民做了公开。胶州市民张玉萍:“政府做的每一步,实际上我们都是看在眼里,既然政府能够提出来,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落到实处。”
为了让这个群众盼望的“头号问题”尽快解决,胶州市拿出七千多万元,开通46条城乡公交线路,把所有行政村纳入了公交体系。里岔镇地处山区,出行不便。现在,家住这里的张世恩老人每周都会乘车到城里逛一逛。
胶州市里岔镇村民张世恩:“比那个个体小公共汽车安全多了,价钱也便宜,特别像我们65岁以上的老人都免费。”在张世恩老人看来,新车既宽敞又舒适。因为胶州这次投入的公交车辆,全部采用大型新能源环保车。胶州市道路客运管理所所长梁勇:“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节能环保。”
在胶州,解决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今年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支出的85%.而在山东新实施的干部考评体系里,公共卫生服务改善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民生指标考核比重的明显提高,也“倒逼”各地加大民生投入,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地处大运河畔的德州武城县,今年县里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在运河两岸为居民建设一条既能休闲、又适合观光的露天运河文化博物馆,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也要不定期地督查。
德州市委常委、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上半年我们民生支出比例接近70%,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方面增加民生投入,一方面压缩公务支出。(以下标版)上半年,山东按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了省直部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全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4.5%,增幅为历年最低。
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陈祥志:“我省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已经连续六年在50%以上,而且这一比重还在逐年提高。”省政府研究室巡视员聂炳华:“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主要体现在财政结构的变化上。我省财力大部分用到改善民生上,强化了财政公共服务的职能,也表明了山东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山东台 王镇富 王玉栋 青岛台 张海峰 曹明金 德州台 张婷婷)
初审编辑 阚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