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发展
全会公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解读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延伸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全会此次提出这个内容是非常新的,过去讲区域发展就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发展,但是这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四个内涵或者说是四大要素。
陈耀表示,第一个要素为“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壁垒促进地区发展。
第二个要素是“主体功能约束有效”。陈耀举例解释称,如北京的北部山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区,就是给它设定的主体功能区,按照这个主体功能定位,就不能建污染企业,就要禁止过度开发,而且要遵守这个约束,也就是主体功能约束有效。
第三个要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就是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城镇的一些公共服务延伸,以前说教育、医疗、社保、文化都集中在城市,未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的差距,比如农村有县城、中心镇,这些区域都要建设有体系的医疗教育体系。
第四个要素“资源环境可承载”,是说区域的开发一定要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比如城市的人口过多,水资源能不能保证,尤其是特大城市要考虑资源、环境能否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