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从远在巴黎附近的蒙达尔纪市传来了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暂定名)即将装修完成的图片,我看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一年多前到法国考察访问的难忘场景瞬间涌上心头。
2014年11月,应法国中央大区主席博诺先生的邀请,我率领湖南省政府代表团赴法开展交流合作,并分别与法国中央大区、图尔学区签署了相关合作备忘录。中央大区位于法国中部,由卢瓦亥省等六省组成,1991年与湖南结为友好省区。11月4日早晨,代表团到达巴黎以后,稍事休整即前往法国著名企业施耐德集团总部参观洽谈。
该集团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到中国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与我省中联重科、远大空调等都有合作。在总部会议室刚刚落座,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竟然是邓小平同志当年在法勤工俭学时的“员工登记表”。对方说,这是施耐德集团与中国友好合作最引以为傲的“名片”。因为当年邓小平在法勤工俭学时,曾在该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工人。
这段经历在邓小平女儿邓榕写的《邓小平文革岁月》中也可得到佐证。书中记载,当年邓小平下放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时,工厂不知道该怎样安排活儿。没想到邓小平看到钳工台上的锉刀等工具时,便拿起锉刀干了起来,完全不像新手。工人们一看都非常吃惊。他们并不知道,四十多年前,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干过,因此对这门手艺并不陌生。
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邓小平
近百年前的“员工登记表”还能找到,施耐德集团真可谓管理之精、用心之至。但是,一上午的考察访问,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施耐德集团,而是重温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赴法勤工俭学的历史。
1912年11月,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元老李石曾先生倡议帮助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得到各方认同。仅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国先后有18个省16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这些学生中,不仅有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王若飞等革命先烈,还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蔡畅、何长工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人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中国革命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这些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先驱们,当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不远万里来到法国。毫无疑问这段历史对他们革命理想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午,我们会见了法国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弗兰克先生,交流探讨如何在广电影视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让我很吃惊的是,他们与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蔡和森与向警予当年留学法国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一个老外怎么会对湖南籍的蔡和森、向警予这么了解?原来早在几年前,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就创作了关于蔡和森、向警予的电影剧本,并试图与法国电影专业委员会合作。法国电影专业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好题材,非常希望能将这一段反映中法人民友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两国人民面前。
这次会谈,让我对蔡和森、向警予等湘籍革命家在法勤工俭学的往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法勤工俭学的革命先辈中,湘籍人数较多,其中著名的有蔡和森、蔡畅、李立三、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何长工等人。1918年,由毛泽东、蔡和森等湘籍学生创立的湖南新民学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筹集资金,资助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7月,以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学会会员为主的留法学生在蒙达尔纪召开了著名的“蒙达尼会议”,提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并建议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同时还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传回国内,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踏上巴黎的第一天,这里的美丽景象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反而是当年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万里求索的革命精神,特别是湘籍革命家身上那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情怀,在我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