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总厂:红柳摊上的追梦人

2016-09-22 14:03:07 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李海涛 责任编辑:王正鲁 字号:T|T
摘要】油气集输总厂孤东采气队何秀芹,扎根荒滩28年,将一份看似平凡的采气工作做至卓越,用一个个扎根一线、创新创效的故事,串起了一个红柳摊上的追梦人收获自己沉甸甸的人生果实。

  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9月22日讯 轻轻一按天然气电子打火炉的开关,红红的炉火便烘烤着锅底,一盘美味佳肴的制作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便端上了餐桌,但是天然气的生产到你的炉灶则需要数十道工序。这是一段严谨而又奇妙的旅程,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一点点差错,所以一盘炒制好的美味佳肴的背后是多少人默默地付出。

  扎根荒滩28年的何秀芹更是将一份看似平凡的采气工作做至卓越,用一个个扎根一线、创新创效的故事串起了一个红柳摊上的追梦人收获的自己沉甸甸的人生果实。

  我只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

  1988年的孤东红柳滩,“风吹黄砂扑人面,满目野草不见边”可以说是当时环境的生动写照。孤东采气队争创油田“行业一强”,搞“三标”建设,工作甚是繁忙。井场、装置区除锈刷漆会战,她置高温酷暑、蚊虫叮咬于不顾,身先士卒,和男同志一样,腰间系好保险绳,带头爬上十几米高的分离器。她发挥一个女人的细心、心思缜密的特点,用心丈量、大胆管理,在她的带动下,站容、站貌、设备旧貌变新颜,基层创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奉献在站上;记不清有多少个风雨飘摇的夜晚,为供气保驾护航。面对这些,她只轻轻地说:我只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

  拼出来的技术骨干、劳动模范

  对采气工作,她有着近乎痴狂的热爱。面对文化程度低,基础薄弱的障碍,她自觉加压,通过吃“自助餐”,切实增强自身的学习力。“上班围着设备转,下班抱着工艺书看”成了何秀芹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遇到问题没搞明白,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何秀芹患了工作上的“强迫症”。有时为了查处一个问题根源,她在井场上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子拼劲,她与班子成员、技术骨干一起研发了10余项实用型新技术,解决了技术难题,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孤东9-1-气24井搞试验,她为了获取详实、完整的一手试验资料,连续7天吃住在站上,反复查阅资料、绘制图纸,常常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经过20余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研制了卡箍式井口测压防冻阀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井口冻堵、计量不准的问题。

  言传身教,为企业培养人才

  “懂技术、会管理、会带队伍”,这是同志们对何秀芹的评价。2009年初,20余名油田劳务派遣工作为新员工充实到了采气队。为了尽快帮助新员工从一名新手到生产骨干的角色转换,她特别注重给徒弟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一次,井口采气树维护完成后,徒弟需要记录油套压的压力表读数,一个徒弟在防盗箱门口不经意的扫了两眼,便将数据记录了。何秀芹看到这一幕后,亲自跨进防盗箱,蹲在压力表前细心抄录,发现实际值和徒弟记录值相差不少。为此,她严厉地批评了徒弟,“采气工作要脚踏实地,基础数据来不得半点虚假,气井工作制度的改变依据从哪里来?就来自气井基础数据的分析”。师傅的以身示范,让徒弟们懂得了准确、严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而类似这种细节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很多很多。如今的徒弟们,已然是“胜利油田优秀共青团员”、胜利希望奖获得者、集输总厂采气工第一名、油田轻烃装置操作工状元。

  秋风又吹渤海湾,孤东气田捷报传。孤东采气队累计生产天然气达7.81亿立方米。可以这样说:每一立方米天然气的安全生产、输送,都与何秀芹的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的她,明年就要退休了。然而她却像红柳一样,依然坚守在平凡的采气岗位上,为她心中的“中国梦”默默奉献着。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