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法家村的“淄博大自然生态采摘园”,一个个现代化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瓜果飘香,草莓、黄瓜、茄子、火龙果等果蔬品种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百果园。
“一到周六日,这里就人气爆棚,来自淄川、张店、周村、滨州等地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品尝、采摘新鲜果蔬。我们的草莓每斤30元,虽然比市场上高出好几倍,但还是供不应求!”法家村党支部书记宋锡峰笑呵呵地说。
地处近郊的法家村,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广大村民尝到了甜头,现已形成一条集秸秆制沼、果蔬种植、观光采摘、黄粉虫养殖、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奏出了一曲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富民曲。
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为把秸秆变废为宝,在宋锡峰的带领下,法家村利用四年时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2000立方米秸秆沼气工程,成为2012年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之一,可年产2100吨沼渣、5100吨沼液,日供气达1700立方,让全村2400多名村民都用上了方便、干净、比液化气节省三分之二费用的新能源。
产生的沼液沼渣如何处理?听说是种植果蔬的最佳原料,于是,宋锡峰在村委办公室后面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他发现用沼液沼渣种出来的黄瓜、韭菜等蔬菜长势喜人,而且味道纯正、安全放心。同时,法家村地处淄川与张店中间,独特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让其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特殊条件。于是,2012年6月,淄博大自然农业发展公司正式成立,先后流转土地600余亩,高标准建设 40余个冬暖大棚,分别种植草莓、蓝莓、西瓜、西红柿、辣椒、猕猴桃、樱桃、雪梨等20余种无公害果蔬产品,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可供游客采摘观光。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大自然”先后邀请以色列、日本、罗马尼亚等多位农业专家走进园区,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如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随着法家村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大获成功,附近的袁家村、久润生态园等纷纷前来学习,“大自然”也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自产自销的沼液、沼渣代替农药、化肥,种植做到零污染、零化肥、零农药,不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蔬产量,而且价格高出市场价3—5倍,仍然供不应求。
随着规模的扩大,采摘园内安置了大量的劳动力。在采摘园打工的69岁的村民高名义告诉记者:年龄大干不了重活,外出打工厂子里根本没人用。自从建了“大自然”采摘园,光土地流转1亩地就净收入1500元,自己在园内打工每天还能挣70元,就是简单的浇水、翻地等轻快活,一年挣个2万元很轻松,比以前种粮食要高出好几倍。而且还是在家门口工作,非常方便。60岁的袁秀琴亦有同样的感受。据悉,采摘园内都是向他们这样50、60岁的劳动力,一共30多个,“大自然”为百姓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大自然”还获得全区金融扶贫贴息贷款200万元,带动西河镇北坪村的18户贫困户脱贫,并对该村年内考上大学本科、重点高中的本村学生,分别发放5000元、3000元奖学金。
法家村发动15家合作社成立了山东合盛农业专业联合社,涉及种植、养殖、花卉、旅游等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引进兴建了亚洲最大的黄粉虫养殖基地,月产干虫达5吨以上。在这里,秸秆发酵变沼气、沼气作为清洁燃气输送到各家各户,沼渣和沼液为采摘园提供有机肥、改善土壤,菜叶养殖黄粉虫的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现实,真正实现从田间来到田间去。
“我们目前正在与淄博斯塔克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利用果蔬大棚顶和法家村仓库屋顶,建设5MW分布式光伏系统,充分展示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外延。第三届大自然生态采摘节也即将启动,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对于下一步打算,宋锡峰满怀信心。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品尝瓜果、学习科普知识、体验采摘乐趣,真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休闲体验和无限风光。(记者 姜瑞丽 通讯员 闫盛霆 仇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