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培育工匠精神 每年40名劳模免费读大学

2016-08-11 17:17:45 来源:大众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让劳模免费读起大学  姜锡川介绍,市总工会已经连续多年在青岛电大举办劳模大学学历班,每年招收40名学员,由市总工会提供学费。

  半岛记者 娄花 

  实习生 刘叶

  培育中国品牌、叫响“中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更需要大国工匠精神,咱青岛的许振超、孙波、周勇等都是“工匠”的代表,作为“工匠”辈出的青岛是如何创新培养工匠的?8月1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护部部长姜锡川,看青岛市总工会如何在一线职工中培育工匠精神。

  ■理论翅膀

  让劳模免费读起大学

  姜锡川介绍,市总工会已经连续多年在青岛电大举办劳模大学学历班,每年招收40名学员,由市总工会提供学费。从2015年开始,以三年为周期,市总工会投入5000万元大力实施职工教育培训“1138工程”。“1138工程”中的第一个“1”是:面向生产一线招收职工学员1000名,对考试合格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给予学费补助。来自海尔集团的青岛工匠王阳阳就是这一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这位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2008年就进入海尔空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新案例36项,合理化建议232条,直接经济累计收益370万元。

  第二个“1”是市总工会每年通过实训基地,对有创业需求的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大学生进行免费培训。“3”和“8”是以三年为周期,对3000名具备中级技术等级的职工每提升一个技术等级、8000名无技术等级或已经取得初级工技术等级的职工每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

  ■大项目带动

  通过创新竞赛培养工匠

  对于理论水平高的大学生则通过创新竞赛培养工匠,全国劳动模范、青岛国信蓝谷公司项目经理王希浩就是从大项目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一位。今年32岁的他一大学毕业就钻进了大项目胶州湾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哑炮和落石都曾让他心跳加速,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瓶颈。为海底隧道顺利通过18条断层破碎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姜锡川介绍,为了进一步深化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工作,加大职工素质提升力度,市总工会与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的意见》,成立了“青岛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协调小组”,加强对竞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区域、重大项目开展劳动竞赛。在全面推进全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的基础上,确定青岛新机场建设、青岛市轨道交通等25个示范性重点工程为直接考核的重点项目。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2016年全市示范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以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

  ■名师带徒

  带动更多基层职工学习

  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日趋明显,参与创建的企业加大投入,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名师带徒”、“结对帮带”活动,带动更多基层职工进行学习和提高技能。

  姜锡川说,“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探索创新服务发展大局推出的一个新平台、新载体,对于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青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至少有一名劳模领衔,一个创新工作室也可以包涵多个创新团队。每个工作室每年要有2项以上创新成果。

  目前,全市已创建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760家,命名青岛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9家,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家取得创新成果3000多项,获国家专利千余项。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