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从9点到日落,在香江附近摆摊,为的就是不给生活困难的儿女添麻烦。
齐鲁网聊城3月21日讯(记者 左新新)前不久,许多聊城网友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样一则消息,“一位老人,家有一个生病的闺女,倒了两路公交车在街头卖杂货,而没有上街乞讨。家里都有老人,希望大家可以去选选看有什么是你勉强能用到的。”
一则简短的消息,却让人动容。昨日临近傍晚,在聊城市香江二期运河桥头路北,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她正坐在路边,一针一线,纳一双孩子穿的小鞋。旁边一辆旧且小的三轮车上,摆着许多手工的鞋垫。这便是她的营生了。
老人名叫王秀芝,聊城莘县人,今年68岁。满头的白发、脱落的牙齿、被岁月刻画的皱纹以及因操劳而长满老茧的双手,显得她比实际年龄还要苍老。因儿子在聊城做点小生意,她和老伴就搬到了城区来。可前段时间,闺女患病,治疗需要花很多钱。老人心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帮不上儿女什么忙,就想靠着手艺能自力更生,至少不给孩子添麻烦。
老人的手艺,就是手工裁剪缝纫的鞋垫和给孩子穿的小鞋。一双鞋垫需要四五层棉布,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再用缝纫机砸制而成,按大小来分,价格1-3元不等。纳鞋则更复杂,是穿针引线的细活。
“一天最多能做十几双这样的鞋垫,眼前的这些货都是去年冬天在家做的。一天好的时候能卖三四十块钱。”老人说,“小鞋是不好卖的,一双的价格是15-18块,制作起来也复杂。可小鞋很多天可能一双都卖不出去。”
老人每天9点会骑着小三轮车或转两路公交,到香江二期运河桥头或附近稍热闹的路口摆摊,中午从家带点吃的或从旁边小摊将就一顿,一直到日落返家。正如网友呼吁的那样,希望路过的市民能偶尔为之驻足,看看老人小摊上是否有勉强能用的上的东西。
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