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五星酒店厨师辞职捏泥人 农家院打造孔门七十二贤

2016-04-13 10:11:55 来源:齐鲁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王令涛小心翼翼地打开窑炉,取出一件陶塑仔细端详。从泥塑变为陶艺作品,需要24小时,而这一刻,王令涛却等了16年。

在港沟镇冶和一处农家院里,王令涛正在潜心打造他的孔门七十二贤人。

在港沟镇冶和一处农家院里,王令涛正在潜心打造他的孔门七十二贤人。齐鲁网记者 张伟 蔡晓彤 摄

在港沟镇冶和一处农家院里,王令涛正在潜心打造他的孔门七十二贤人。

在港沟镇冶和一处农家院里,王令涛正在潜心打造他的孔门七十二贤人。齐鲁网记者 张伟 蔡晓彤 摄

王令涛小心翼翼地打开窑炉,取出一件陶塑仔细端详。从泥塑变为陶艺作品,需要24小时,而这一刻,王令涛却等了16年。

王令涛小心翼翼地打开窑炉,取出一件陶塑仔细端详。从泥塑变为陶艺作品,需要24小时,而这一刻,王令涛却等了16年。齐鲁网记者 张伟 蔡晓彤 摄

  齐鲁网济南4月13日讯(记者蔡晓彤 张伟 实习记者 徐文华)王令涛小心翼翼地打开窑炉,取出一件陶塑仔细端详。从泥塑变为陶艺作品,需要24小时,而这一刻,王令涛却等了16年。

  五星级酒店大厨辞去工作建窑场烧制孔门七十二贤

  在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冶河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刚出炉的孔门七十二贤系列陶塑作品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上。这是王令涛一个冬天的成果。

  孔门中的七十二贤,古书上的记载有详有略,也没有原始图像。近两年,王令涛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参考了大量的图像版本,创作出孔门七十二贤的雕塑。他说,要从中体现儒家文化的内涵,让更多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孔子、了解山东。

  去年,齐鲁网曾经采访过这位“不务正业”的雕塑家,当时的他还是一名五星级酒店大厨,从事厨师行业18年,痴迷泥塑雕刻15年。2013年“十艺节”期间,他就因创作济南景观等泥塑而成名。后来,他专门做“孔子”系列作品,被山东省图书馆等多个单位收藏,获得著名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的赞赏。

  出于与日俱增的兴趣和爱好,王令涛索性辞去酒店稳定的工作,在村子里买下一处平房,打造成自己的“陶艺王国”。“做陶艺,手工占三分,成型之后完成了五分,最后烧好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王令涛说,一开始自己只做泥塑,随着知名度的增加,很多看中他作品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泥塑不利于收藏,可否做成陶塑?经过慎重考虑,王令涛辞去工作,买了小院,买了窑炉,在济南近郊搭建起一座简单的窑场,雇专人烧制陶塑作品。

  潜心雕刻一周不出门平凡人演绎工匠精神

  “9:54——73℃;10:39——214℃;11:00——265℃……”

  在窑炉旁边的一个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一串时间和对应的温度。王令涛告诉记者,炉子不能升温太快,要一点一点升。作品烧制的这两三天时间里,他和助手轮流守在炉子前,记录下每一个时间段的温度。窑炉温度最高时可以达到1180摄氏度,可以将从透风口前晃过的铅笔瞬间烧黑。在这样的环境里,王令涛一守就是十几个小时。

  作品出炉时,王令涛脸上的欣喜仿佛看到新生的婴儿。当记者嘱咐他小心端着,别摔了时,王令涛嘿嘿一笑,指着记者的相机说:“我拿着它,就像你拿着相机一样珍贵,摔不了。”

  成型的孔门七十二贤不再是灰溜溜的模样。仔细端详,这七十二位贤士各具特色,眼神刻画生动自然,肢体造型质朴大方,穿戴服饰、配件搭配十分写实。彩釉粉刷得体,儒风气息浓厚。说起这套作品,王令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作品使用多种彩塑陶泥原材料,经选料、炼泥、配色、修胚出型、加饰、干燥压光、刻制、晾干、上釉、烧制等十多道繁琐工序。每件作品高三十公分左右,重约三五公斤不等……

  王令涛说,为了这套作品,他最多一周时间没有回家,呆在小院里潜心搞创作。村子里买东西不方便,妻子偶尔过来照料一下。他笑着说,从前妻子嫌他回家晚,现在索性不回家了。王令涛的妻子告诉记者,起初以为丈夫只是爱好泥塑,后来干脆连稳定的工作都辞了,这让她有些接受不了。时间长了,妻子看出他对陶艺是“真爱”,也就依着他一步步完成梦想。

  “我做这些不为挣钱,现在也不挣钱,但我就想好好做,用心做,为传播山东儒学文化尽一份力。”多年来,王令涛始终要求自己,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谦卑地实践工匠精神,推动国学的传播。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