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兴十四村建村60周年 村支书付华廷:到哪不忘山东人

稿源时间:2016-07-20 17:45:33  文章来源:齐鲁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gaojing
【摘要】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甘南县兴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东临沂地区移民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组建起来的移民新村。

DSC_0667

兴十四村建村60周年 党支部书记付华廷给各级领导介绍发展情况 记者 徐凯华 摄

DSC_0650

当地村民游览兴十四村发展展览馆 记者 徐凯华 摄

DSC_0710

 兴十四村支部书记付华廷 记者 徐凯华 摄

  齐鲁网齐齐哈尔7月20日讯 ( 记者 徐凯华 山东台记者 逯兴举 ) 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甘南县兴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东临沂地区移民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组建起来的移民新村,今年恰好60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60年匆匆过去。60年间,甘南县兴十四村由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移民村发展到响彻龙江大地的“龙江第一村”。

  齐鲁网记者来到兴十四村采访是盛夏时节,恰逢该村建村60周年,出乎记者预料的是,这里并没有传统印象中农村的影子,俨然就是一个新兴的小城镇,一排排楼房别墅,一个个工厂林立。

  20日中午,村支书付华廷接受了山东台记者的专访。回忆起初到“北大荒”的经历,村支书付华廷格外感慨:“1956年3月,山东省响应党中央号召向黑龙江省移民26000多人,开垦北大荒。其中,临沂县洪瑞区和汤河区的56个村中有428名村民响应号召,自愿报名来到甘南县兴十四村。”付华廷说,“刚到兴十四村时,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地上插着一面小红旗,还有一根木头橛子,上面写着‘兴十四村’,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三无村’。当时由于条件太艰苦、太恶劣,有90%以上的移民返回了山东老家,最后,只剩下8名共产党员带领着亲朋好友、大人孩子共36人留了下来。”

  60年间,兴十四村的村民把村子从一片荒原打造成了现代化社会新农村,提起建设村子的过程,付华廷说,“这60年非常不容易,村民发扬了闯关东精神,沂蒙精神,朴干、实干、拼命干,在一片荒原上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新农村。我们实现了十八大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解决了三农问题,总资产达到了20多个亿,人均纯收入7万6千元,这是党的好政策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付华廷告诉记者,60年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而就近城镇化让村民在致富的同时不离开家乡,做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农民住别墅,外来打工人员住公寓楼,过去做梦都想不到。人民收入7万多,农村过上城镇人员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就近城镇化,农民在家门口上班、打工。 现在很多地方劳动力转移,劳动力都到城里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和儿童。我们村不是这样的,我们本地人口不到2千人,现在外地来了一万多人,来了都有活干,有在企业里的,有在办公室的,有在宾馆里做服务人员的,还有在园区里种大棚的,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巢老人孤独、留守儿童失学、年轻人两地分居离婚率升高等社会问题。”

  谈到兴十四村未来的发展,付华廷表示兴十四村将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大伙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主席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觉得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村目前人均收入7.6万元,总资产22亿元,我们村现在没有贫困户。我觉得到2020年,兴十四村人均收入能达到10万元,总资产目标达到35亿,我们要把农村建设的更强,农民更富,农业全面达到有机、绿色。”

  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兴十四村村民也没有忘记老一辈山东垦荒人,是他们为村民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源头,村支书付华廷这样评价山东人:“山东人豪爽、实在、能干、实事求是,我们把山东人的犟劲带到这里来了,说了算,定了干,多大困难都不变。”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