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处置“僵尸企业”寻共赢

2017-01-14 15:34: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山东处置“僵尸企业”寻共赢---除此之外,肥矿集团企业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累计达12 4亿元,近600名符合条件的职工因此无法办理退休手续,1000多名大病人员的医疗费长期无法报销。目前,肥矿煤业已完成注册,债权银行、山东能源集团、肥矿集团、肥矿煤业四方债务协议已签订完毕,肥矿集团改革重组平稳落地。

 

 

山东枣庄为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一批产量低、人员多、效益差的煤矿在2016年陆续关停。王阳摄/本刊

  有着60年历史的肥矿集团是山东能源集团六家权属矿业集团之一,巅峰时期每年盈利超过10亿元,投资失误致资不抵债,截至2015年底,资产负债率约150%,沦为山东省最大的“僵尸企业”。

  近日,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成功完成改革重组。从2016年初始,在处置路径的选择上,历经十个月的谈判与磨合,各利益相关方展开了激烈持久的博弈。

  最终,山东省引入债权银行参与改革重组方案制定,剥离企业优质资产组建新公司继续偿债,银行主动降息帮助企业减负,形成了企业清腐能重生、银行债务不悬空、母公司不被拖垮的共赢局面,避免了近年大型困难国企处置中多次出现的“零和”局面。

    寻求“破产削债”外的第三条路

  从盈利到资不抵债,肥矿集团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

  肥矿集团董事长朱立新介绍,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鼎盛时期,上马了一堆小电厂、小铝厂、小煤矿,这些项目最终都受限于产业政策或盈利能力被关停,形成了大量的贷款和冗员。

  “坑口电厂我们就建了8个,关停之后3000多人带薪待岗。当时如果集中资源建设一个大电厂,现在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了。”朱立新说,2012年煤炭“黄金十年”结束,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肥矿集团问题逐步暴露,经营状况江河日下。

  同时,肥矿集团尽管参与了1998年国家实施的政策性关井破产和主辅分离改革,但并不彻底,大量未移交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和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等额外支出成为企业沉重负担,仅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每年就超过2.2亿元且逐年递增。

  2012年至2015年,肥矿集团累计亏损32亿元,5对矿井仅有1对盈利,非煤产业全部处于停产处置阶段。截至2015年底,肥矿集团有效资产94.4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38.93亿元,实际资产负债率约150%。

  除此之外,肥矿集团企业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累计达12.4亿元,近600名符合条件的职工因此无法办理退休手续,1000多名大病人员的医疗费长期无法报销。

  “肥矿集团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位民介绍,肥矿集团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费用引发的职工生活缺乏保障、适龄人员无法退休等问题,已经引起了职工队伍的强烈不满,各类矛盾和问题一触即发。如果肥矿集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引发肥矿集团及驻地一系列社会问题,还会因贷款违约引发区域性金融系统风险。

  2016年初,结合煤炭去产能和“僵尸企业”处置,山东省政府安排山东省国资委牵头,对肥矿集团展开处置。在处置路径选择上,各利益相关方展开了激烈持久的博弈。

  直接“输血”无法解决肥矿的债务问题。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邵泽武说,肥矿集团陷入困难之后,山东能源集团曾紧急“输血”40亿元,依旧无法扭转局面。以山东能源集团当前的盈利水平,继续“输血”只能为肥矿集团吊住最后一口气,两三年后依旧要重回当前局面。

  一度被摆上桌面的破产清算方案最终也被否决。尽管肥矿集团完全符合破产清算条件,但破产清算将造成银行债权人损失82亿元,因而这一方案遭到了债权银行的一致反对。同时,如果肥矿集团“破产削债”,不仅山东能源集团信誉将受到严重冲击,山东区域金融生态也将遭受沉重打击,对地方经济发展贻害无穷。

  “输血”的路走不通,破产的路不能走,肥矿集团的处置必须找到第三条路径。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