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两会】李朝晖:加大东营市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力度

2017-03-24 15:35:48 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刘宪亮 责任编辑:孙光辉 字号:T|T
摘要】2017年3月23日,东营市政协委员李朝晖向八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加大东营市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中国网山东东营3月24日讯 2017年3月23日,东营市政协委员李朝晖向八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加大东营市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垦利区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经过多年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成为全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36.2亿元,其中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79家,占总数的43.6%,实现产值1156.9亿元,占总量的54.2%。2016年,市政府出台《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东政发﹝2016﹞7 号)要求,将垦利全区列为环境敏感区,除首批垦利石化、石大胜华、新发药业3家企业列入全市“1+N”名单,允许有条件新上项目外,其余105家化工生产企业均受到不同限制。由于整体体量庞大,搬、转、兼、关难度较大,而且项目后劲乏力,影响了全区工业经济甚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妥善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协调问题,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化工企业关停并转,防止一搬就“死”,需要出台富有吸引力的财政政策,仅靠区级财政短期无力承担,建议市财政给予倾斜,市、区两级共同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措施,使化工企业搬得起、转得快。针对部分企业不知如何转、向哪转的问题,建议分批组织企业外出对标学习,开阔眼界,找准差距,明确方向,激发企业转型内生动力。

  二、拓宽存量消化渠道。由于企业外迁成本过高,而就地转产又缺乏市场和人才支撑,建议考虑在“1+N”的总体布局框架下,设置化工产业缓冲带,在不增加化工产能的基础上,在化工企业相对集中的老园区,允许通过产能比例置换方式,鼓励支持有项目建设权的重点企业兼并其他化工企业,获得土地、产能等要素,拓宽发展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化工企业数量和产能总量,提升化工产业质量。

  三、推动企业尽快转产。鼓励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通过设备换原油进口指标等形式,向贸易型企业转产。胜龙石油、胜凯石化等企业落后设备已淘汰处置,但相关证照变更手续仍未完成,建议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简化证照办理事宜,加快全市化工企业转产步伐。

初审编辑 冯琳婷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