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滨州市围绕“五大千亿级集群”打造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稿源时间:2017-09-25 09:04:26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赵旭 尹祥鲁 责任编辑:姜允会jiangyunhui
【摘要】紧紧围绕“五大千亿级集群”,横向扩展产业群,纵向拉长产业链,打造滨州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中国网山东9月25日讯 (赵旭 通讯员 尹祥鲁)紧紧围绕“五大千亿级集群”,横向扩展产业群,纵向拉长产业链,打造滨州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到“十三五”末,全市高端铝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新型化工产业实现2000亿元,粮食加工产业实现1500亿元,家纺纺织产业实现1300亿元,畜牧水产产业实现1500亿级元,总量1.2亿元。形成并完善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推动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全国传统产业动能转换先行区。

  坚持创新引领,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粮食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六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推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内部产业“接二连三”、价值“三产相乘”,提高农业供给能力。在粮食生产上,抓住国家粮食局推广“滨州模式”的机遇,以绿色安全、高端健康为发展方向,建设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粮食加工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1500亿级发展目标。

  畜牧水产业。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依靠科技支撑,增加绿色优质畜牧水产品供给。在畜牧养殖和肉类生产上,扩大“粮改饲”面积,壮大养殖规模,创建优质品牌。依托阳信全国“第一牛县”的大名片,突出品牌建设,打造京津冀优质牛羊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渔业生产上,依托丰富的虾、贝类优质资源,建设50万亩“海洋牧场”。加快浅海滩涂和沿黄盐碱涝洼地规模化开发,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健康养殖业和精深加工,推进优势特色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国家现代优质畜牧业和绿色水产品加工基地。实现畜牧水产1500亿级发展目标。

  建设京津冀“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围绕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等特色产业,打造绿色优质名牌。依托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提供更多放心优质品种。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新六产”跨越发展。

  高端铝产业。放大铝电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的“魏桥模式”,打造“全球一体化模式”,积极构筑起覆盖全球的产业格局。发挥铝水不落地的全产业链低成本优势,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加快航空铝材、轨道交通、军工、汽车轮毂、变速箱壳体等领域高端铝产品开发应用。大力发展高端新材料产品和新产品研发,努力提升原铝就地消化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和终端迈进。积极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滨州铝产业做专、做强、做优,实现5000亿级发展目标。

  高端石化产业。推动北部沿海新型化工产业园建设,发挥滨州港和滨州新型化工产业优势,引导全市石化骨干企业逐步向北部沿海集聚,按照入区进园的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实现2000亿级发展目标。

  高效生态纺织产业。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引领,突破产品设计研发,创建营销新模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不断提高滨州市纺织企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纺织家纺产业基地,实现1300亿级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互联网+”,围绕生产生活、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抓好“互联网+”的规划策划和运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从现代制造业中的剥离力度,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精心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大型网络销售系统,扩充冷链物流。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建设,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优势与滨州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区域电商发展水平,带动农产品、旅游、政府、文化、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黄河三角洲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编制现代物流规划,借助滨州港、黄大铁路、小清河复航等基础条件,建设港、航、铁路沿线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大型智慧物流产业园。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基础设施支撑新动能

  滨州位于渤海之滨,黄河之州的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但由于交通不畅,成为“渤海湾的死角”,严重制约域内经济发展。一是在铁路方面争取济滨城际铁路早日开工,京沪沿海通道早日确定;二是在公路方面加快推动沿海高速、秦滨高速鲁冀界埕口至沾化段、沾化至临淄等高速公路建设;三是在港口方面新开工2个5万吨级油品泊位,加快推进5万吨级航道前期工作,海港港区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传承弘扬“老渤海精神”,培育老区红色新动能

  渤海革命老区的“老渤海”精神,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区人民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而不懈努力。认真研究、梳理、挖掘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红利,在发挥老区自身优势上做文章。实施“文化+”战略,推进文化与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红色文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的源头活水。我们正在以文化与互联网、金融、旅游、体育、时尚等深度融合中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催生了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跨界融合化、产品高端化,都不乏有文化的元素,文化产业的繁荣昌盛,不仅让国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也让文化自信变的触手可及。文化自信是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是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文化自信有了充足的底气,文化产业才挺起脊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传统文化、黄河文化等时代价值,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小康滨州提供精神动力、涵养道德力量。

  持续坚持“放管服”改革,培育市场发展新动能

  继续简政放权,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和目录,向社会公开发布。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和信息化融合,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提高透明度。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最多跑一趟”。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加大普遍性降税清费力度,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让利、为市场让位,增强市场调配功能和积极性。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