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大地 > 正文

“大数据”拓展服务民生新渠道 济宁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

稿源时间:2018-02-07 16:06:11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万艾东 责任编辑:高静
【摘要】2月5日下午,虽然天寒料峭,但在曲阜高铁东站却洋溢着融融暖意,在离家流落济宁一年多后,安徽籍流浪者蒋女士终于登上了回家的列车,依依惜别了这座给予了她温暖的城市。这是济宁市公安局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的其中一例。

  中国网山东2月7日讯 2月5日下午,虽然天寒料峭,但在曲阜高铁东站却洋溢着融融暖意,在离家流落济宁一年多后,安徽籍流浪者蒋女士终于登上了回家的列车,依依惜别了这座给予了她温暖的城市。这是济宁市公安局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的其中一例。

“大数据”拓展服务民生新渠道 济宁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

安徽籍浪者蒋女士在济宁得到悉心照顾

  2016年9月,患有精神疾病的蒋女士从安徽省亳州市家中走失,至此与家人失去联系。2016年10月,在济宁街头流浪的蒋女士得到民政部门救助,但由于其病情不稳定,语言模糊不清,为其寻亲陷入僵局。2017年12月,济宁市公安局运用大数据系统对其相关信息研判比对,民政部门据此核实后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考虑到其父母年迈多病,便由民警护送其踏上了回家团聚的路途。

  2月5日,济宁市公安局与市民政局正式联合签订《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协议》,并联合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双方进一步深化警民合作,持续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服务,提高大数据服务民生的广度和深度,并建立常态服务机制。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民政救助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警务云对每名救助人员进行研判比对,逐一确认核实户籍身份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和各救助站启动快速反应机制,迅速与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的救助管理部门联系,进一步确认核实并安排送返,帮助更多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

  用好大数据,布局新时代。去年以来,济宁市公安局积极联合市民政局全面开展“警民”合作,实施数据共享,努力打造“数据警务智慧民政”品牌,在用大数据服务公安实战、提高治安防控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创新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有更高层次的安全感、满意度。

“大数据”拓展服务民生新渠道 济宁开展“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

蒋女士被护送上回家的列车

  2017年,济宁市公安局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网,实时引入民政部门婚姻殡葬信息,进一步完善公安信息数据。民政部门利用公安机关相关信息数据,对低保人员信息核查审验,节约了大量低保救助资金。随着警民合作不断深入,大数据服务民生的领域不断拓展。2017年7月,针对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信息难以确认,长期滞留无法回家等问题,市公安局与市民政局进一步深化警民合作,主动协调上级公安机关予以技术支持,逐步提高大数据服务民生深度应用,解决流浪乞讨滞留人员身份辨识的问题,帮助更多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并已取得突出成效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爱子走失16年,家庭近乎破碎,陕西省合阳县人雷姓老多年寻子未果。就在他几近放弃时,一个来自济宁的电话让老人重获希望。2017年9月12日,在济宁公安、民政部门帮助下,老人赶到济宁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子后,紧紧拥住爱子泣不成声。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比对救助人员140人,已确认66人家庭信息,42名流浪乞讨人员已回归家庭并与亲人团聚,其他流浪乞讨人员也将在春节前陆续护送到家。救助对象涉及福建、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云南、四川等全国15个省区市,其中有的离家已长达10余年之久。

  披星戴月的寻找,只为铺平回家的路;千山万水的阻挡,依旧传递爱的呼唤。警民同心数据共享破解了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无法解决的难题,使流浪乞讨人员走上科技助力爱心铺就的回家之路,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救助资金和社会资源,更是大数据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成功体现。(万艾东)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