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邮箱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8556595 | 网站无障碍
城市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2023,一村一个样
发布时间:2023-01-09 16:28:31 | 来源:济南日报 | 作者:郝倩 冯经伟 张群 时晔然 | 责任编辑:高静

西南坝村小麦收割。(冯经伟 摄)

明水街道吕家村冬暖式大棚。(时晔然 摄)

西南坝村水稻丰收。(冯经伟 摄)

毛王店村联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蒜黄棚。(郝倩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一年。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将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健全完善“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推进机制。

  一村一个样,会是什么样?我们去各区县先睹为快。

  ●村级产业强基

  “金蒜盘”上京城

  商河县许商街道毛王店村是商河县远近闻名的蒜黄种植村。眼下正是蒜黄收获的时节,收割、打捆、装筐……冬日的联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从天亮就开始忙碌起来。一捆捆鲜嫩的蒜黄,从这里被送往济南城区、德州、北京等地。

  “这样的蒜黄温棚,我们有67个。”据商河县联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学朋介绍,2021年毛王店村党支部通过整合村内闲散土地,以土地流转、村民入股等形式,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商河县联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50余万元建设蒜黄温室大棚,大力发展蒜黄产业。截至目前,已有67处蒜黄温棚,年产量在42万斤左右,社员人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为村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些“小蒜黄”已经成了当地增收致富的“金蒜盘”。

  “蒜黄产业以大棚建设起步,但要发展成村里的支柱产业,就不是光建棚的事了。”王学朋告诉记者,为保证种植蒜黄需要的大蒜品质,合作社带领社员到多地实地考察、现场选种,又邀请十余名蒜黄种植专家及行家里手到村里指导种植,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因为管理科学,不用肥不用药照样有好品质,纯绿色无公害,销路特别好。”

  谈起下一步工作打算,王学朋表示,“我们将积极整合蒜黄种植资源,立足蒜黄种植基础,逐步向品牌、流通等经营领域发展,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蒜黄供应、品牌包装、市场营销一条龙模式,为实现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闯出一条‘金光’大道”。

  ●集约服务推广

  谁说种粮不赚钱

  商河县许商街道毛王店村的蔬菜产业红红火火,平阴县东阿镇西南坝村却重拾祖祖辈辈的土把式——种粮。

  2018年11月,为带领群众致富,西南坝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在选取产业发展项目上一度彷徨。2019年试种20亩药用木瓜,因管理与技术原因,试种失败;2020年混合试种40亩土豆、白菜,因地力不足等原因失败。

  痛定思痛,西南坝村分析原因,主要是发展心切、筛选项目不符合村情实际。经过深入分析,村“两委”发现,村里年轻人流出多,在家居住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农户之间流转价格低甚至部分土地无人愿种,逐渐出现种植不专业、山坡地撂荒的现象。相比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特色产业,规模种粮更符合实际。

  说干就干,2021年初,在东阿镇农业产权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西南坝村合作社流转了320亩土地,进一步整合连片,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规模化经营、间作技术,全程机械化种地,保证了种粮的科学性,还有效节约了劳动力,破解了老年人种不了

  地的难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德敬说,去年夏收,小麦粮食产量、价格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前,他们将完成分红方案,给全体股民送上一份丰厚的“年礼”。

  “老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天摆到账面上看,咱村的选择是对的!”这是2个月前西南坝村算完秋收季收入的结论。

  任德敬告诉记者,2021年,他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300余亩土地进行基本粮食作物的规模经营。据初步计算,仅玉米一项,粮食销售收入和上级政策补贴,就可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60多万元。

  “谁说种粮不赚钱?实践证明,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种粮食一样致富。”平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乔梁介绍,该县已出台《关于推进以土地规模经营为主导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意见》。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1个村实行粮食规模化经营,流转土地1.8万余亩,拉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年经营收入平均增加5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5万余元,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

  ●集体经济跃升

  农闲务工有去处

  土地资源可以集约,人力资源也能集约。当平阴的零散土地被整合规模种粮之时,北部的济阳农村闲散劳动力也有了新去处。

  仁风镇老桑渡村,全村342户1336人。三县交界的偏僻位置,缺乏工厂、购物场所的务工环境,加上近些年的疫情防控影响,让村里剩余劳动力成了大难题。

  如何把零散的、自发的、无序的村民务工,转变为稳定的、有组织的、可长效发展的劳务服务,让老百姓“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统一派遣、高效对接、稳定就业的规范劳务产业,成了突破口。

  2022年4月,经多方考察后,老桑渡村率先探索成立了全镇第一家村支部领办的劳务公司——山东忠明劳务输出有限公司,开启了从“单兵作战”到“集体冲锋”的劳务服务新模式。

  通过组织党员“一对多”入户走访联系群众,精准摸排就业情况,分门别类生成就业画像,多维度开展就业培训,他们全面摸清辖区劳动力人口和务工需求,建立了“劳动力数据信息台账”和11家企业信息台账,并开展多领域技能培训。

  村民赵先生说,“通过村里公司的介绍,我进了建筑工地工作,不仅能就近照顾家中老小,一个月还有六七千元的稳定收入。‘老农民’成‘上班族’啦。”

  如今,村“两委”成员通过挖掘优势、撬动资源,先后打开了建筑工地、园林绿化、保洁服务、食品加工等项目市场,与6家用工单位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目前已输出固定劳动力39人,解决临时用工需求600余人次,劳务创收平均每月达13万元以上,村集体也增收12万多元,实现了公司求发展、村民学技术、村集体增收入的“三赢”局面。

  ●镇村同创共兴

  稻荷清泉同致富

  村村有特色,源自“一盘棋”的规划设计。

  隆冬时节,天气寒冷,走进章丘区明水街道西石河村,柏油路宽阔整洁,两侧是现代化公寓和商铺。夜晚华灯初上,车辆穿梭,人群熙熙攘攘。经过20多年的积累,目前西石河村从一个传统农业村变为现代化新农村,拥有章丘城东建材市场、商业街等产业项目,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过亿元,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迈过千万元大关。

  西石河村的嬗变,是明水街道因村致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明水街道有36个行政村、17个城市社区,近年来,街道按照地

  域,将辖区各村分为城郊村、近郊村、北部农业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像西石河村这样的城郊村,就结合城东建材和农贸市场开业等带来的机遇,围绕章丘主城区、服务主城区,利用各村现有的建成区集体用地,打造配套的产业链、市场群、仓储物流集散地,扩大就业,增加集体收入。

  再远一些的近郊村,则围绕绣江河沿岸生态修复、赭山风貌带打造,大力进行土地流转和改造,恢复明水香稻、明水白莲藕等名优农产品保护种植,发挥传统名优农产品特色。尤其是明水古城开业后,大力发展餐饮、民宿、婚庆基地、农业采摘等产业,打造出“望得见山(赭山)、看得见水(绣江河、玉带河)、记得住乡愁(稻荷飘香、民俗体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北部,传统农业村通过培育和挂靠中农发等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壮大现有的分散的各类农业基地、园区、合作社,同时打造自有农业产供销平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订单农业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助推剂。

  在镇村同创之下,目前明水街道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的已经达到4个,过500万元的村11个,辖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

  (记者 郝倩 冯经伟 张群 时晔然 通讯员 刘禹 梁越 白洁)

 

热点新闻
滚动
济南中央商务区发展再添新活力
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加速推进
济南新建住宅有了“医保”
德州市快递企业全力以赴保运转
德州:党旗飘扬践初心 抗疫一线当先锋
德州推出首批40家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德州市中心城区7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竣工
德州:十件实事让教师安业乐业
德州乐陵:乡村田管家 服务到农家
山东滨州:传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德州:真招抓改革 攻坚深水区
播撒合作种子 共享发展机遇——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侧记

+更多
山东青岛:动车“娘家”检修 确保春运安全
山东青岛:动车“娘家”检修 确保春运安全
创艺菏泽迎新春
创艺菏泽迎新春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展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展
德州:28个项目提前完工 11个加快推进
德州:28个项目提前完工 11个加快推进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船频靠装卸忙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船频靠装卸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