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6月21日讯枣庄的辣叫鲜辣,鸡鲜,椒鲜,文化更鲜。枣庄人爱吃辣,是一段跨越世纪的味觉传承,它不仅是一种风味,更是这座城市历史长河中流动的文化符号。
随着时间的流逝,枣庄辣子鸡的名声逐渐远播,成为枣庄的一张名片——枣庄已经被评为“中国辣子鸡之乡”。枣庄的辣子鸡见证了枣庄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见证了枣庄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坚韧与智慧。
彭启:百年前的辣子鸡成为一座城的文化凝缩
在枣庄,辣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哲学。
辣味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枣庄人民性格中热情、豪爽、不畏艰难的体现。每一道辣味佳肴,都蕴含着枣庄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枣庄的辣味传说,源远流长。古城水系多,湿气重,尤其是临水而生的台儿庄,当地人以辣为鲜,辣子鸡便是其中的代表。辣子鸡,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枣庄的文化符号。每逢佳节,辣子鸡必为压轴大戏,象征着节日的圆满。枣庄人对辣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辣子鸡上,更渗透于日常饮食之中。“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这句顺口溜,生动描绘了枣庄人对辣味的痴迷。
枣庄的辣,是一种文化传承。每一道辣味佳肴,都蕴含着台儿庄人的智慧与匠心;每一口辣味,都让人沉醉于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但如果你认为枣庄只有辣味,那可是大错特错了,枣庄的美食,可是征服过乾隆爷的味蕾。
在枣庄,薄皮辣椒与鲜嫩鸡肉在锅中翻飞的热烈场面,构成了枣庄独特的味道。无论是在历史悠久的"彭启饭店",还是遍布街巷的普通小店,枣庄辣子鸡的美味始终不变。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枣庄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枣庄辣子鸡源于民间,来自家庭,家家会做,店店供应,人人喜食。在农耕文明时代,物资较为匮乏,百姓家里来了客人,到集市上去买猪牛羊肉,既不可能也不方便。然而,自家有养的小鸡,抓一只鸡,手到擒来,再到菜地里摘些辣椒,经主妇一阵忙叨,不多时,一盘香气四溢的辣子鸡便端到待客餐桌上。一家做百家仿,早在明末清初就形成了枣庄人的群体记忆。
辣子鸡,作为枣庄的一张名片,早已超越了一道菜的范畴。它代表了枣庄人的热情、豪爽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在枣庄,不管是高档饭店,还是街边小店,辣子鸡的美味都是对枣庄辣文化的最好诠释。
王新权:“中国辣子鸡之乡”的非遗传承和坚守
枣庄的辣,是一种传承。枣庄的辣子鸡,是最集中的演绎。在枣庄,每一道辣子鸡都蕴含着枣庄人的智慧和匠心,每一口辣味都让人沉醉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枣庄辣子鸡的传承故事中,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枣庄辣子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五代传承人王新权。他不仅是美食的制作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枣庄辣子鸡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美食的核心是人文,在枣庄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王新权为代表的一众枣庄美食传承人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枣庄辣子鸡为代表的枣庄饮食文化。早在2016年5月,枣庄市以其独特的辣子鸡文化,成功申报成为“中国辣子鸡之乡”,这不仅是对枣庄辣子鸡历史传承的肯定,更是对枣庄市优质品牌的认可。
随后,关于枣庄辣子鸡品牌建设的利好不断:枣庄市政府出台了《枣庄辣子鸡产业发展规划》,为辣子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申报“枣庄辣子鸡”地理标志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力地保护和传承了枣庄辣子鸡的文化……
在所有人的努力和托举下,枣庄辣子鸡迎来了诞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新时代的枣庄辣子鸡,以文化为媒,以品质为核,不仅在本地焕发新生,更是用味道和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枣庄乃至山东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枣庄辣子鸡产业的灵魂人物,王新权以满腔热忱和深厚情感,致力于推动枣庄辣子鸡这一特色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王新权深知,辣子鸡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其灵魂所在。他坚持选用枣庄本地特有的孙枝鸡和“一窝蜂”薄皮辣椒,用枣庄传统工艺酿造的“抱犊”牌酱油食醋,以及地产特色调味料,以保证每一盘辣子鸡都能呈现出最地道的风味。在他手中,辣子鸡不仅仅是一盘菜,更是一件艺术品,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在制作上追求极致,更在推广上不遗余力。王新权积极参与各种文化节、展会,将枣庄辣子鸡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这一传统美食。他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等方式,保护枣庄辣子鸡的品牌。
王新权更是产业链发展的推动者。他从源头抓起,关注原材料的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提升了枣庄辣子鸡的品质,也为其制作流程带来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了每一道工序的精准与专业。
线下的辣子鸡店在枣庄涵盖大中小酒店、餐馆、特色店、夫妻店、农家乐等,截止到发稿时,登记在案的酒店餐馆有34594家,其中工商登记在册的较大型餐饮企业有1078家。3万多家的餐饮企业,如果每家按照每天上下午各销售1只鸡来计算,这就是近7万只鸡,辣子鸡店的产业规模是可观的,一道售价百元的枣庄辣子鸡,涉及的上下游产业价值可达500元之多。
在政府的支持下,王新权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开设培训班、工作坊等,传授枣庄辣子鸡的烹饪技艺,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他带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将枣庄辣子鸡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这一传统美食。
为了枣庄辣子鸡的传承,以王新权为代表的每一位枣庄美食人都在努力。他的故事,是关于热爱、关于传承、关于创新的故事,是枣庄辣子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生动写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也让枣庄辣子鸡这道承载着枣庄人情感与记忆的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渔灯巷:以全产业链条打造辣子鸡的新路径
在枣庄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辣子鸡这道传统美食正迎来它的第三次发展高峰。
渔灯巷,这条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的特色文旅街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运河渔灯文化为主题的文商旅街区。目前正致力打造“中国辣子鸡之乡渔灯巷(枣庄)辣子鸡非遗文化街”,同时也将打造一座枣庄辣子鸡产业文化馆,一条辣子鸡场景体验街,一个辣子鸡新型电商消费矩阵平台。
按照规划,这座前所未有的枣庄辣子鸡产业文化馆能够带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辣子鸡刚刚诞生的年代。这里不仅有彭启饭店辣子鸡、渔灯巷枣庄辣子鸡等品牌,更有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辣子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枣庄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产品+文化,体验+消费,研学+演艺……枣庄的辣子鸡,又有了新的舞台。
打造成功后,渔灯巷不仅仅是一条美食街,更是一个文化体验的宝地。这里将精心营造多个辣子鸡体验场景,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从选材到烹饪,从摆盘到上桌,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枣庄辣子鸡的传统工艺和独特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辣子鸡的制作过程,感受那份匠心独运;可以聆听辣子鸡的传说故事,了解这一美食的前世今生;可以欣赏辣子鸡主题的文艺表演,感受那份艺术的熏陶。渔灯巷,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多重享受中,全方位地感受枣庄辣子鸡的独特魅力。”渔灯巷街区运营总经理刘朝秀如是说。
枣庄辣子鸡产业文化馆的打造,不仅仅是对枣庄辣子鸡这一传统美食的传承,更是对枣庄文化的弘扬。通过综合文化馆的打造,旨在用文旅场景赋能辣子鸡产业,通过打造独特的综合体验场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辣子鸡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魅力。在提升辣子鸡的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朝秀告诉记者,渔灯巷的辣子鸡产业,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发展,更着眼于长远的未来。一只鸡从生长到端上餐桌成为一道美食,其中涉及到多个上下游产业,可谓是“一鸡活,百业兴”。从养鸡场地设施设备到鸡饲料的农业种植,农药化肥,粮食加工,包装运输,从鸡苗种蛋再到鸡粪做肥料,成鸡检疫、宰杀、运输。生鲜鸡进入饭店或食品加工厂需要冷储运输,加工烹饪等......中间各个环节涉及到餐饮、文旅、电商、物流、文创、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渔灯巷致力于构建辣子鸡产业链和产业战略联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一个矩阵式的电商平台,将辣子鸡的香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无论是身在何处的食客,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一尝枣庄辣子鸡的地道风味,让这份来自渔灯巷的美食,温暖更多人的味蕾。
在产业文化的深耕上,枣庄辣子鸡产业文化馆将致力于构建完整的辣子鸡产业链,从原料的种植、采购,到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将精心打造,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产业战略联盟。
在不远的未来,渔灯巷将成为一个集美食体验、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街区,让枣庄辣子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枣庄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自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