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丽黄鑫报道
本报聊城讯 8月5日早晨,张楠推开了冠县甘官屯镇西王信村卫生室的门。虽然已在这家村卫生室工作了12年,但这天是他作为全县统一招录的乡村医生的首次“亮相”。身份变化的同时,卫生室的房间和设备也焕然一新。
作为聊城市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县域改革试点,三个多月前,冠县面向取得乡村医生证、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员和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发布第一批400名乡村医生招用公告。这是当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乡村医生招聘。
此次招聘共有763人报名,审查通过677人,报名的既有老村医,也有近几年毕业的医学生。最终招录的400人中,90%以上是“70后”和“80后”,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乡村医生是“主力军”。
大规模招聘背后,是因为前些年乡村医生的流失。“2014年至今,全县乡村医生数量从1065人降到769人,除去退休的260人,流失了60人。”冠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刚介绍。村医流失,有些村卫生室就要承担多个村的医疗服务。“我本来不在这个村,原来的老村医退休了没人接管,院长就把我喊来了。”清泉街道东三里庄卫生室李友说。
乡村医生流失和“归属感缺失”有关。“94年毕业后,我就开始当乡村医生,因为一些原因,总觉得没有归属感。”李友说。
此次招聘,参照事业编人员招录流程,进行公开考试。冠县还拿出200万元,对招录乡村医生中符合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每年给予5000元补助。“招得多、招得正式,还有补助,让人感受到了重视和信任。”清泉街道代屯村卫生室执业医师表示。
张刚特别介绍,此次招录的乡村医生实行“县招乡管村用”,即县里统一组织招聘考试,公示完后由招录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指导开展具体工作。乡村医生被纳入基层医疗机构辖区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接受所属辖区范围内统筹调配。这一改革试点,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优势,让县乡医院的技术储备更好为村医提升本领所用,对于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基层健康管理服务具有积极作用。
“明年我们还会继续招录乡村医生,努力为全县71万多常住人口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张刚表示。
“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乡村医生是基层群众健康的忠实‘守门人’。”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表示,从今年起,聊城将利用三年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使每名村医能够掌握至少60种农村常见、多发及传染性疾病诊疗技能,掌握10项以上中西医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