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频道5月15日讯(实习记者 张希月)5月15日,记者从山东博物馆了解到,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座谈会现场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博物馆召开了“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及省内相关专家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主持。
记者在会上获悉,“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截至5月12日,项目组技术人员已传拓甲骨7541件,包括甲骨正、反面拓本;高清晰度拍摄甲骨1653件,含正、反、侧面三面。传拓工作预计将于6月份完毕,继续制作甲骨摹本,并跟进真伪鉴定、碎片缀合、分期分类断代,以及甲骨文字考释、制作检索表等一系列工作。
宋镇豪对研究成果进行讲解
据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介绍,山东博物馆是中国大陆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单位之一,收藏数量10588片,仅次于国家图书馆(34512件)和故宫(22463件)。其中一级品1032件,二级品580件,三级品3170件,一般文物5701件,资料105件。这批甲骨主要是1955年山东省博物馆成立之初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的,主要来源于加拿大明义士和罗振玉、王惠堂、孙文澜、美国柏根氏等著名收藏家,以及广智院和齐鲁大学等著名的收藏单位。这批甲骨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方国地理、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文化礼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