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滨州4月26日讯 (记者 张志祥)记者获悉,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滨城区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不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准入环境,强化监管,实现了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
记者从滨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行政服务窗口看到,正在办理注册登记的创业者络绎不绝,几名办证的工商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区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激发了滨城大众的创业热情,每天来办证的创业者比以往多出几倍。
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后,当年新增各类企业898家,同比增长85.1%;2015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754户,注册资本(金)49.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32%和188%。
据了解,滨城区适应简政放权新要求,从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和投资人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不再进行限制,实现了“一元钱也能办公司”。同时,取消了验资环节,简化了登记程序和申请材料,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极大方便了群众投资创业。通过不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切实优化职能服务,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准入环境,实现了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全面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4337户,市场主体比去年年底增长33.07%。增长数量居全市首位。
新建企业大量增长,也发挥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商事登记改革后滨城区新登记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占14.5%和84.7%,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45万个。随着新登记企业开业率的不断提高,扩大就业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滨城区还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帮扶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创业、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推进实施商标战略是帮扶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有效注册商标1162件,年增长率达24.01%,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山东省着名商标11件。
滨城区在促进创业发展过程中,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梯次发展格局。去年,滨城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家,总数达到31家。其中,虎森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数控木工车床,主打产品是数控木工车床、木工雕刻机、数控曲线带锯,既有常规型号,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目前,该公司70%的产品通过百度、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销售,该公司还成立了研究所,专门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申报了25项国家专利,其中15项已获得授权。滨城区今年还组织7家企业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滨大电子科技市场被列入重点培育的电商专业园区,爱迪尔等4家企业被列入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电商示范企业,淘滨州——网上超市等3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的电商生活服务类企业。企采通电子采购公共服务平台等2家被列入重点培育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今年滨城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开辟“绿色通道”。
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滨城区着力解决群众创业、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扎实开展“企业融资助贷”、市场信用助贷等活动,用活用好股权出质、商标质押、动产抵押等职能,采取授信融资、联贷联保、信用助贷等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贷款成功率。去年以来共帮助泰裕麦业、华纺股份、东力热电等企业办理抵押登记44件,融资12.93亿元。
与此同时,滨城区还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