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水大哥”事件,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暴力离我们的孩子究竟有多远?遇到此类事件,我们的孩子该如何自处?相信是许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翟召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校园暴力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校园暴力,离我们的孩子远吗?”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地域遍布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调查发现,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若是仔细寻找,肢体的欺凌时有发生,语言的、网络等心理暴力屡见不鲜。
因此,社会、学校与家庭各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欺凌与被欺凌背后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更应该纳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遇到暴力,该如何处理?
1.不要过度自责。遭受校园暴力,对被欺负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伴随一生的阴影。遭受校园暴力,孩子是受害者,是无辜的,所以千万不要责怪孩子的无能。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自己可以利用法律等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积极寻求帮助。忍气吞声,于事无补,还可能导致其他伤害。所以,当孩子遇到校园暴力时,要放下顾虑和恐惧,鼓励他勇敢地向家长、老师求助,也可以直接报警。要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避免后续的暴力侵害。
3.寻求心理援助。有的同学遭遇校园暴力,常常以泪洗面、胆小退缩,有的则陷入惊恐、无法上学等不能自拔。在这个时候,要想到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阴影。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办理休学或转学;如果转学,可以尽量转到离原学校远一点的学校,并尽量保密。
4.学会自救。为了避免遭受校园暴力,平时要有意让孩子学习一些小技巧,如“慎重择友”,尽量避免和校霸接触;和“坏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太死板,要学会“巧妙周旋”;看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或报警。
专家分析 “晒暴力”背后的心理动因
“沂水大哥”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沂水大哥”终将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反观这个孩子长大的家庭环境,不得不让人们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有着更深的思考。青少年心理专家李丽从心理学的角度,让人们看到这个孩子的另一面。
这是一个弱势的家庭。从小饱尝贫困的苦涩,这个孩子的心里感受最多的是弱小、无助和自卑。这种折磨,可能会让他的所有目标都指向“超越自卑”,对于成为“人上人”的渴望会更强烈,他想得到的就是一种“过度补偿”,对“权力”的需求就会夸大乃至扭曲人性。
按说,青少年之间打打闹闹的现象也很常见。但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却让人看到了他对欺负人的“享受心理”。这种带有变态色彩的心理,和他小时候极其贫穷的经历有关。拥有父母(或者家庭)的温馨,是孩子天生的需要。这个孩子因为很难接受现实,他发出“找我,什么事都能摆平”的叫嚣,潜意识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忘却他的家庭现实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欺凌他人,看到他人“比自己更惨”,就可以说服自己相信“自己其实没那么糟”。
此外,这个“沂水大哥”早年的家庭环境动荡不安,潜意识中安全感严重不足。通过欺负别人,进而在心理上有了一种病态的“掌控感”。让人痛心的校园暴力事件,依然有着家庭教育缺乏的影子。
相关链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我今天上了一节心理课,老师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把手臂抬起来,坚持十分钟。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李正洲,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甜美的。事后回想了一下,这个坚持的过程也是值得我回味的。”这是临沂九中一位名叫李正洲的学生在上完学校的一堂心理课后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在信中,小李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贵在坚持。
心理课,对眼下许多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来说,似乎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在这个一切以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年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许多人所忽视,甚至是嗤之以鼻,“心理课?中考、高考会考这个吗?有那工夫,还不如让孩子多做几道数学题呢。”
然而,网络上呈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学生不堪重压自残乃至自杀的事件,恰恰反映出了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
临沂九中在多年前便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他第一次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上了课堂。“我认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临沂九中副校长姜开传对记者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心理叛逆期和迷茫期,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家长相处、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惑。在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学业就无从谈起,甚至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目前,临沂九中的心理教育健康课分为两部分——学生课堂和家长沙龙。学生课堂每周一次,由心理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种种困惑;家长沙龙也是每周一次,针对的对象为学生家长,主要是纠正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学会如何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确的交流和相处。
“我们学校常说,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姜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有两位专职的心理老师,七年级每周一节心理课,八、九年级定期举行“讲座”,有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大问题,是需要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它真的会关系到孩子们一生。”姜校长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