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新型农业经营体聚集现代生产要素 提升新路径

2016-03-29 13:41:25 来源:齐鲁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困扰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课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困扰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课题。

  转型中的潍坊,不断的探索实践精神和改革创新决心赋予了加快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破解新难题,潍坊正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聚合土地力量,锤炼品牌农业。

  从农业产业化中一路走来,潍坊的农业发展又一次掀开了新的篇章。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开辟农业提升新路径

  潍坊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成绩瞩目。

  早前,围绕解决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突出矛盾,潍坊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粮食、瓜菜、果品、花卉苗木、畜禽、水产、休闲观光等一批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有13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禽肉出口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

  可以说,是产业化成就了潍坊的现代农业。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宏观背景和现实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传统发展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农业产业化发展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呈现老龄化,未来“谁来种地”等深层次制约日趋突出。

  “产业化时代还是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始终如一。面对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的市场需求,我们只有加快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再创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市农业局局长王汉成的话代表了潍坊对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从不缺乏进取精神的潍坊人,再次把目光投放到了改革创新上。

  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三个导向”为指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品牌农业,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让积累了20多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的潍坊人,一下子找到了迸发新活力的突破口。

  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和经营主体,着眼解决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潍坊经过系统研究分析,把一个重要落脚点放在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

  这是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由于农业人口的转移,原来由各家各户经营的承包耕地经营权有了流转和集中的可能;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市场需求,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快迈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道路。

  “太省心了。家里的地流转给合作社,我不仅能收到流转费,还可以外出打工,一份时间挣两份钱。”高密市夏庄镇新岭村村民孙世江告诉记者,虽然外出打工挣钱多,但也舍不得荒了家里的地,如今挣钱种地两不误,心里非常踏实。

  替他种地的是同镇的东武家庄村农民郭润宝。作为较早开始职业种植的农民,53岁的郭润宝认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这个观念来源于他几十年的农业生产经历:传统的农业生产,苦脏忙累不说,收入还很低,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工、生活,广大农村越来越出现空心化和萎缩的迹象。

  “种粮食,必须要上规模、上机械、降成本。”在一块15.3公顷的麦田前,郭润宝介绍说,这片耕地是他通过土地流转承租当地新岭村130户农民的,每公顷每年给对方8250元,流转费每三年根据市场上涨一次;耕种、打药、收割、灌溉等作业全部机械化。

  根据他的描述,这15.3公顷麦田,如果人工浇水,一遍需要20天,用自动化的移动喷灌机,8天就能浇灌一遍,而且浇水均匀,土地不会结块,还省水30%。打农药,如果用人工需要8个人干2天,他使用自走式喷药机,一天就能全部完成,还省药。

  在潍坊,各种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已是遍地开花,发展农民合作社19137家、家庭农场5738家;农业龙头企业3100家。

  昌乐县营丘镇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园区。西王村的有机蔬菜示范园,由镇政府投资建设,由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由西王村村民负责种植,年产西红柿、辣椒等无公害蔬菜500多吨。王俊村的农业现代示范园,由村委负责建设,按“党支部+合作社+园区”模式运作,统一管理,标准化种植。

  昌邑市饮马镇引进的天福园生态农场总投资达3500万元,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现场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农场。该农场有35个高档钢管智能特色蔬菜种植大棚已喜获丰收,引进的韩国高档全自动观光采摘大棚盆栽葡萄长势良好,无公害土豆、西瓜畅销市场。

  改革增活力:

  扭住聚集现代生产要素的“牛鼻子”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切的根本都需要成规模的土地。可是,潍坊人口多、耕地少,想上规模,必须促使土地要素进行必要的流动或重新组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最担心的是,土地要素流转了,是否会导致其失去土地的承包权?权属不清,矛盾就势如水火。

  在高密城区一家橱柜店,39岁的老板蒋涛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在外闯荡多年的他,精力都在生意上了,根本没时间回村照料自己的地。“加上父母的,我家有6亩多地,很早就想把地租出去,可盘算来盘算去,总放不下心。没凭没证的,时间一长找不着怎么办?”

  为给广大农民提供强有力物权保障,我市紧抓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向深入,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产权等改革,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潍坊应确权的7571个村已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颁证。2013年底,蒋涛拿到了自己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放心地把土地流转了出去。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让各种生产要素自由顺畅地流动,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我市积极引导,探索创新了诸城社区带动型、寿光龙头企业带动型、安丘土地资源开发带动型、青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型、昌邑特色农业带动型、寒亭都市农业带动型、潍城创意农业带动型等7种土地流转模式。同时,积极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11个县级交易中心和122个乡镇交易平台,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由市委、市政府指导筹建,市金融控股集团发起成立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全省唯一一家省级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经政府授权的具有抵押登记职能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它率先打造了“农村产权交易—抵押登记—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成立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75亿元,发放股权抵押贷款370万元。

  目前,潍坊土地流转面积达20.8万公顷,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0.5万公顷,规模化率达64%,大大催发了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推动潍坊农业加快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生产道路。

  “种”“管”创品牌:

  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从吃饱到吃健康、吃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相对应的,是人们对品牌农产品日益强烈的重视和认同。以市场为导向的供需结合点和契合点,让“品牌农业”成为一个亟待开拓的巨大市场。

  在潍坊,打造品牌农业,标准化“种”“养”被赋予了重大使命,基本涵盖了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各个环节。

  就拿安丘来说,他们参照日本、欧盟等地农业操作规范,研究制定了生姜、草莓等33个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200多个生产标准;还参与制定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将“安丘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现在,潍坊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规范达490多项,并按照“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思路,加快推动优质安全农产品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

  完善的标准化体系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农产品生产的前前后后,让各类农产品在阳光中绿色生长,飘香四溢。

  在寿光市古城街道常治村,记者走进张汉军家的大棚,棚内充满生机、红果绿叶的西红柿,全部按照绿色有机蔬菜标准种植。“我和社里有协议,我按他们提供的标准种植,他们负责销售。”

  张汉军加入的是美薇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从种子到农药肥料,再到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对社员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指导技术。

  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推动全市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潍坊已整建制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打造瓜菜、果茶、食用菌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12处,涌现出了诸城外贸、亚太中慧、得利斯集团等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品牌企业;“三品”基地发展到36.7万公顷,“三品”品牌1085个;潍县萝卜、安丘大姜、青州蜜桃等多个传统品牌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昌乐西瓜、寿光桂河芹菜等28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为管好“药瓶子”,潍坊率先推行农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政府储配制度,在全市禁止销售高毒农药,并启动了剧毒高毒农药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大源头管理力度。

  作为投入品监管的重要保障,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已全面建立,特别是在镇级设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在村级明确了1名村干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全市还建设了110处乡镇检测站,2400多处企业、市场、基地检测室,建立了常态化的农产品强制性例行速测制度和定量检测制度。

  更深入的品牌保障,是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走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以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潍坊建成7公顷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基地3667公顷,打造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0处。

  追求绿色发展,全市绿色控害面积达到30万公顷,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3万公顷,覆盖率达80%以上;还率先在寿光、青州、昌乐等设施农业集中的市、县实施土壤改良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退化土壤改良任务。

  现在的潍坊,现代化农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到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再加上无缝隙监管,滋润着“品牌农业”结出累累硕果,把越来越多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摆上了中国百姓的餐桌。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