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抑郁症18年:严重时觉得自己要被掰成两半

2016-03-28 10:59:32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2月20日,山西运城市某村,杨思明说患抑郁症18年,连最要好的发小都远离他。他主动提出照片不要“打码” , “我要让大家正视抑郁症” 。

\

  2月20日,山西运城市某村,杨思明说患抑郁症18年,连最要好的发小都远离他。他主动提出照片不要“打码”,“我要让大家正视抑郁症”。

\

  ▲2月22日,石浩独自在家,与猫为伴。

  凌晨两点,零下温度里,杨思明(化名)坐在屋顶上,那个念头再一次闪过:跳下去,跳下去。

  被抑郁症折磨的18年里,这个37岁的农民“想死想了一万次。”

  村庄西南,是高楼林立的运城空港经济开发区,他一次次出村、打工,又一次次犯病、回家,折腾了18年。

  长期躁郁的石浩(化名)行动迟缓,在第30几次相亲的咖啡厅里,他轻声细气地跟面前的女孩说:你-喝-什-么?像个树懒。一句话就暴露了。“分开”,对方拉黑了他。

  刘颖(化名)在同学面前一直“很开朗”,她梳麻花辫,背双肩包,笑声欢快。

  只有夜晚她逃不过。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宿舍里,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她张开双手哀求,抱抱我。室友吓退了两步,问她:你是不有病?

  患病的4年里,她休学两次,单是进出北医六院就超过40次。

  被抑郁症笼罩的患者无所遁形,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还是生活的村庄和社区,他们用尽全身力气想走出抑郁,但一次次突围,往往又被打回原形。

  他们得了叫抑郁症的病,有着和其他疾病一样完整的生化过程,最大特点就是不能如正常人一样生活,有自杀倾向。据公开资料,中国抑郁症患者或抑郁倾向者达9000万,平均15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人患病或有抑郁倾向。

  “想死一万次”

  18年,磨尽了杨思明的盼头。

  中学时代的他,成绩稳居班里前十,杨思明想着有一天能去城里生活,不再像父辈一样靠天吃饭。

  高二开始,没有来由的,他变得沉默,一天说几句话,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成绩一次次下滑。

  夜深,室友鼾声起,杨思明在上铺憋得难受,他跳下床,跑到厕所里,一个人喘着长气低吼。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没人注意到他的痛苦,大家只觉得杨思明越来越不爱和人打交道。高三退学时,班主任捶着他的胸口说“你这小子就不好好学。”

  回到村里,杨思明的状态仍不见好转。

  “年纪轻轻的就在村里扛个锄头,能干啥,别人小瞧你。”杨思明想挣脱农民的身份,他去运城打工,做水泥工、搬砖工。

  “到干活儿的时候没劲儿,做不了。晚上是怎么都睡不着,快憋疯了。”最终,他因抑郁重回村庄。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掌管情绪、意志、欲望、情感的相关神经元活动不平衡。简单地说,健康人大脑中帮助我们产生愉快、积极情绪的物质,抑郁症患者都无法得到。

  2005年杨思明在村里结婚生子,认了农民的身份。他想把自己当成家里的顶梁柱,可因时不时看病住院,十亩地依然要靠61岁的父母种。

  抑郁严重的时候,杨思明觉得自己要被掰成了两半。“那种痛苦我说不出来,绝望,就是想死。”

  无数次,他想到死,他琢磨过在屋后上吊,也常站上自家的屋顶,想跳下去,但又怕死不了反成残疾,拖累家人。

  “我真的想死了一万次。”可上有父母,下有儿女,杨思明说自己剩下的只有一个字——熬。

  一度,微信里和他聊天的人,都叫他“尘埃哥”,这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尘埃就是随风飘,落进土里。”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