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要去学校参加班级活动,又得请假了。”“今晚要做板报,孩子上学了,逼着我学会了PPT、Photoshop等软件。”打扫卫生、做功课、参加班级活动,这些原本需要学生来完成的事情,如今越来越多地要求家长参与其中,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推掉其他安排来“配合”。是引导学生还是增加家长负担?家长又该如何安排时间,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顾得上班级,这些都成了家长们的“心头事”。有些家长呼吁,学生减负了,家长啥时也能“减减负”。
记者 梁超
事件 下班回家继续“上班”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期后,儿子如今完全融入了学校生活中,这让张女士很是欣慰。可是,张女士慢慢地发现,自己有时候时间不够用了,原因是除了白天正常上班外,下班回家还要完成儿子老师“交代”的任务,“孩子放学回家,要督促着完成作业,还有一些作业是需要家长一起来完成,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有时候手头上还有其他工作,感觉时间不够分配的。 ”张女士说,有时候周末或假期还会布置一些参观活动,也知道多领着孩子出去游览,对孩子有好处,只不过有些事赶到一块了,就会手忙脚乱。
调查 家长“功课”真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和张女士一样有“抱怨”的不在少数。随着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家长们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学校安排的任务就成了家长的“首要任务”,有的更是将自己的事情推掉,来配合孩子完成。 “关注孩子学习问题是应该的,不过最近发现事是越来越多,感觉负担有些重。 ”市民刘女士说,多数的家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样一来,精力和时间就被分割出一大部分。
“心里虽然有些抱怨,但我们还是尽量配合,不想让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而被点名批评。”刘女士说,只是希望有活动安排的时候可以和家长们征求一下意见,毕竟工作上的事情也很重要。
正方观点
能增加家长老师间沟通
“我觉得家长就应该配合学生,学校的活动也应该积极参加,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 ”市民李女士认为,参与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陪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等;能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增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反方观点
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性
“打扫卫生、写作业,这些我认为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配合完成的,竟然成了家长的活了。 ”市民孙女士说,写作业基本上每天都有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内容,有时候真觉得有点累。孙女士认为,打扫卫生和写作业应该引导孩子去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培养孩子独立性,她小时候,家长哪有这些时间来配合。孙女士表示,这也就是自己抱怨一下吧,学校安排的“功课”还是会尽量配合。
专家观点
家长不能“包办”老师应多些沟通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布置任务太多,超过家长的承受能力,家长就会觉得负担重。 ”青岛广雅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王宏说,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自己应该学会选择,并不是说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就必须全部一件不落来做,甚至代替孩子来做,包办一切。这也并不是老师的初衷。比如说,做画报或手工艺品,家长可以在一边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办”,如果那样就失去了引导意义。 “身边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是指导孩子,而是包办,他们觉得指导孩子很麻烦,还不如自己做省事。 ”王宏认为,这样就容易让孩子觉得,反正老师布置的事情,家长会做好,跟自己没有关系。所以家长要学会选择,选择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孩子有帮助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不加选择地去接受。陪读要适可而止,小的时候要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坐在一边看书,等三个月的时间基本形成习惯后,家长就不用太多干预孩子学习,逐渐从孩子学习中抽身。 “低年级的可能陪伴的时间长一点,但也不能一直参与,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参与太多,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王宏说,对老师来说,要多渠道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义,而不是包办代替孩子应该做的;对家长来说,要有效陪伴孩子,密切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不依赖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