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段时间买回来保健食品,能帮我看看是真的吗?”22日,临沂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在埠东花园开展,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保健食品知识宣传单,并设置了假冒保健食品展示台,现场解答市民提问,教市民如何辨别真假保健食品。
“只看包装怎么能看出真假啊?”不少市民询问。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大家,首先就是仔细查看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标识(俗称:“小蓝帽”)和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有些假保健品可能套用别的产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中查询产品是否和批准文号对应。”市食药监局保化科科长解永峰在活动现场介绍说。
活动现场年过七旬的市民扈女士向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购买保健品的经历。扈女士说自己经常去听一些养生讲座。“去年一个公司带我们免费旅游,结果去买了4000多块钱的保健品。前段时间去听一个专家讲座,又花2000块钱买了两盒蜂胶。”扈女士说,吃了几天蜂胶感觉头晕,怀疑自己上当了。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如今遭遇保健食品销售骗局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虚假宣传,非法添加降压药、降血糖药等药品,利用会议、旅游等销售手段忽悠老年人成了业内‘潜规则’,我们也是建议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尽量从正规店铺购买保健食品。”解永峰说。
非法宣传的五大陷阱
1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2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买药赠药”、“免费试用”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4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专家”“教授”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