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岛城拟建47处公共游艇码头
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体育界、社科界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公共船艇码头规划建设”的提案,建议市规划、交通、旅游、体育等部门借鉴“深圳模式”,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依托岸线、港湾、海岛资源等合理规划布局,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 《青岛市公共船艇码头建设规划》。昨日,市政协组织协商督办重点提案活动,听取有关提案的办理情况介绍,并邀请相关界别委员展开座谈讨论。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 《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初步框架,共规划游艇帆船码头47处,其中600个泊位以上的大型码头1处,200-600个泊位的中型码头13处,200个泊位以下的小型码头33处。至2050年,规划建设7300个游艇帆船码头泊位。
公共船艇泊位严重缺位
“关于加快公共船艇码头规划建设”的提案指出,自2001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协办城市以来,我市提出打造“帆船之都”、建设国际帆船运动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并成功举办了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后奥运时代,充分利用奥帆赛举办城市的品牌优势,将发展帆船运动列入“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强帆船运动发展的意见》,并以引入高水平国际赛事为推手,带动了帆船运动的蓬勃发展。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帆船运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昔日“王谢堂前燕”开始步入寻常百姓生活,青少年帆船运动更是蓬勃发展;国际化职业帆船运动人才培养取得突破,国际航海界具有影响力的青岛籍帆船运动员人才迭出;国际高端赛事陆续引入,自主品牌的国际赛事节会不断推出,国际交流平台大戏、好戏连台;关联产业得到带动,开始成为一条新的产业链。青岛已成为带动我国帆船运动发展的龙头城市,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帆船运动协会以及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帆船运动相关文化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帆船之都”开始叫响,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品牌。
然而,在为自身取得巨大发展而欣喜的同时,更应该正视自身发展的“软肋”:海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位,导致产业化支撑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甚至形成发展“瓶颈”。目前,作为拥有730公里大陆岸线及106公里海岛岸线的海滨城市和荣获国家帆船运动城市称号的青岛,却仅有奥帆中心、银海大世界两处船艇码头,前者仅有的两条下水坡道已承包给私营企业,后者则属私人俱乐部性质;正在建设中的两处游艇码头也是开发商作为房地产配套设施。这些俱乐部都以服务“小众”或盈利为目的,其入会费和泊位费等,远非大众消费所能承受。
反观南方一些城市,深圳、厦门、三亚等城市的帆船运动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产业化引领和公共船艇设施建设,行业发展基础牢靠。如,前不久通过专家评审的《深圳公共游艇码头专项规划》提出18个公共游艇码头的选址,沿深圳西部到东部256.4公里海岸线上进行布局,气魄宏伟、大气,颇具前瞻性。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不进则退、小进亦退。对拥有数万帆船运动人口和作为旅游重点城市的青岛来说,在追兵渐近的形势下,对公共船艇码头的需求显得格外迫切。
码头规划纲要已形成初步框架
面对该提案,在昨日市政协组织的座谈会上,市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滕军红介绍了我市规划部门就此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下步工作建议。
她指出,2006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游艇码头专项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为青岛市游艇码头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实施提供了依据。2011年,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要求,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公益性青少年帆船训练基地规划选址论证工作。2013年,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市规划局结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组织开展了《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的编研工作。
该规划编制过程中,系统梳理了前期市发改委、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牵头编制、出台的《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2013-2030)》等相关规划,参考了海南、宁波等地公共码头建设做法,研究借鉴了悉尼、厦门等地游艇码头规划布局形式,并将我市海岸线的水深情况、海洋功能区划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我市码头建设自然条件良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大规模发展邮轮游艇帆船产业的基础。
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初步框架。规划提出,至2050年规划建设7300个游艇帆船码头泊位,将我市建设成具有国际知名游艇目的地和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帆船等水上运动基地。从黄岛区董家口港城滨海区域,沿灵山湾、凤凰岛、胶州湾至西岸城区,经崂山风景名胜区至鳌山湾、田横滨海区域,共规划游艇帆船码头47处,其中600个泊位以上的大型码头1处,200-600个泊位的中型码头13处,200个泊位以下的小型码头33处。该规划已征求市发改、交通 (港航)、体育、旅游等部门的意见,近期邀请规划、旅游、海工等行业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评审,现已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提升规划成果。结合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市规划局将对规划成果进一步调整,研究微型(简易)码头布局方案,以满足近期我市帆船训练需要,抓紧做好提报市城规委研究审议的准备。
加快公共船艇码头规划建设
为更好地继承奥运遗产,发挥好本土优势,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夯实我市帆船运动发展基础,持续打造新的城市品牌,该提案建议我市加快公共船艇码头的规划建设。
硬件是基础。继承奥运遗产、打造帆都品牌,推动帆船运动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硬件建设。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岸线和港湾资源,根据帆船行业、游艇产业发展以及游艇码头规划,建设相应的公共游艇码头,对推进整个青岛帆船运动、游艇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建议市规划、交通、旅游、体育等部门借鉴“深圳模式”,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依托岸线、港湾、海岛资源和十年帆船运动推广所积累的人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青岛市公共船艇码头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应尽快投资建设一批公共船艇码头,使老城区以及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城阳区拥有面向普通市民的帆船运动基地,同时,公共船艇码头的建设,也将形成“海上交通平台”,改变海上旅游和海岛开发的落后状况,促进青岛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特别是借助沿岸公共游艇码头的建设,让帆船运动乃至船艇业成为海上旅游发展的催化剂。
同时该提案还建议公共船艇码头可采取政府规划,多渠道投资,社会管理,开放经营的方式。公共船艇码头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将为社会提供公共游艇泊位。公共泊位是政府建设提供给社会租用的,就如公园、公路、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等非牟利的社会服务设施,有别于私人投资的游艇泊位。政府牵头合理布局和建设公共泊位并以较低廉的租金提供给社会,是发展帆船运动、推动船艇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开启大众化海洋文化时代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国外极为普遍。中小规模码头设施可面向市民开放,用于开展帆船训练、钓鱼、潜水等多种水上项目。同时,部分中型码头设施还可用于解决海上旅游、海岛旅游多年悬而未决的码头停靠问题。
出台公共码头建设的扶持政策
“我们认为,公共游艇码头是发展成熟的游艇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游艇走向大众化的基础性条件,合理规划、预留游艇公共码头建设的岸线、陆域等发展空间,既对推广游艇水上休闲活动、大规模发展游艇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又可避免随着游艇产业蓬勃发展而公共游艇码头缺失造成游艇经济发展的瓶颈。”滕军红表示。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已建成的浮山湾奥帆赛基地游艇码头、银海游艇俱乐部、唐岛湾国际游艇俱乐部和正在建设的大港邮轮码头 (兼具游艇码头功能)等均为企业投资建设,基本采用针对高端群体、对俱乐部会员开放,通过泊位租赁、游艇维护服务等方式进行经营,费用较高、消费群体较窄,尚未建设针对大众的游艇公共码头。
结合正在开展的 《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编研,她对下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关于公共游艇码头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我市目前尚缺乏相应的公共政策引导文件,致使公共码头虽经专项规划明确了用地位置及建设规模,但难以落实到位。市规划局将积极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借鉴国内外公共码头建设标准、经验和经菅模式,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市场需求、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论证,研究制定出台公共游艇码头项目建设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知名企业等多元化投资参与游艇公共码头的建设和运营。
关于公共码头建设方式方面,建议可采用独立建设与配建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独立公共码头宜结合旅游景点的小型码头设置,配建的公共码头泊位按照码头泊位数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配建,并可方便使用各类配套设施。
关于码头运营方面,建议探讨游艇公共码头与民营码头结合运营的模式,通过产业运营和收费模式的良性互动,带动游艇公共码头的建设。 (记者 孙静芳 通讯员 付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