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大气污染巡查组巡查工作已一个多月。巡视发现问题最多的区是市中区和历城区,问题集中在建筑施工工地和裸露土地方面。调查发现,巡查组前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有的工地巡查4次都不整改。1 月10 日,《大气污染防治24 小时巡查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出台,巡查组半夜发现问题,一个电话就能将辖区监管部门联络员从被窝揪到现场。
数据梳理市中区问题最多,多集中在建筑工地济南哪个区查出的大气污染问题最多?哪一类问题比较常见?根据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提供的数据,记者做了梳理。
2015 年12 月14 日到2016年1 月21 日,大气污染巡查组对市内五区、高新区及长清区排查了39 天,发现各类大气污染问题456 件。
执法之困频频被拒门外,检查4 次不整改“经理不许环保局人员进入。”2015 年12 月28 日,巡查组到高新区东城逸家项目检查时,被安保人员挡在门外。类似的问题并不少:1 月8 日,检查组检查历城区雪山片区安家-章灵四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时,遭看守值班人员拒绝,检查未成;万寿路附近一家工地,曾4 次巡查复查,仍未整改到位。
按此前工作流程,巡查组达到工地发现问题后,提出与工地负责人见面,将整改要求告知对方。“但有的时候,工地负责人就是不肯出面,或是不在场,我们只能把现场情况记录下来离开。”巡查组人员说。巡查组每天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和情况上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督察组。督查组将问题进行整理后,再向建委、城管局和各区政府下达督查函,责令扬尘污染问题责任主体限期整改。
“这种方式效率不高,很多问题明明现场就可以告知责任主体整改,绕个弯以后,一两天就过去了。”一业内人士认为。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也意识到了这一点,1 月10日,一份《大气污染防治24 小时巡查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出台。
破解困局凌晨叫醒区联络员,当场开出移交单《细则》称,为及时处置巡查监督发现的问题,相关单位上报联络人。巡查组发现问题后,可当即与辖区问题监管部门联络人取得联系,相关单位接收任务后,联络员通知相关单位应急行动小组负责人,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1 月29 日凌晨1 点,大气污染防治24 小时巡查组第二组在长清区巡查时,发现绿城兰园工地渣土车离开时不经洗车机清洗,且工地内道路保洁不到位。巡查组组长当即拨打长清区环保局24 小时值守电话,不到半小时,值守联络人李强赶到现场。巡查组人员将现场情况向李强介绍后,开出24 小时巡查监督工作移交单。移交单一式两联,其中一联为留存联。
为什么《细则》更严厉了?记者从细则中发现,首次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挂黄牌督办,督办巡查组联络员;再次发现相同问题,挂红牌督办,约谈直接责任者和监管部门相关领导同志;复查红牌项目再次发现相同问题,由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将相关情况移交市组织、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巡查组联络员,也就是辖区问题监管部门联络人员。现在督查的是监管部门,不再仅仅是工地施工负责人。”近日,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指挥部要求, 执行《细则》过程中有两点注意事项:处理问题联系相关单位联络员时,若出现电话打不通的情况要随时记录,并随检查日报情况一起报指挥部办公室;处理问题时,相关单位联络员未在半小时内赶赴现场的要记录,随检查日报一并报指挥部办公室。对于这两种情况,指挥部办公室将定期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