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面塑艺术作品展现场。 高倩云 摄
图为面塑艺术作品展现场。 高倩云 摄
图为面塑艺术作品展现场。 高倩云 摄
色彩缤纷的玫瑰花、形象生动的小黄人、衣裙飘飘的麻姑献桃、核桃般大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5月5日,山东省文化馆正式展出来自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60多位“毕业生”精彩的面塑艺术作品。
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有面人和花饽饽,既有传统的“福禄寿”面人、“龙凤呈祥”花饽饽,也有结合现代工艺的花卉仿真面塑和核桃面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山东各地的面塑工艺师,他们中有的自学成才,有的祖辈就曾从事面塑工艺,还有的还曾专门去北京拜师学艺。
来自济南的刘香开了一家自己的面塑创意馆,她制作的花卉仿真面塑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塑工艺的发展既需要新生力量传承传统工艺,也需要工艺师不断与时俱进,运用新的艺术思维创新传统面塑。
“微塑达人”李效普来自菏泽,他拿起核桃般大小的面塑向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讲解到,完成这样一个作品需要花费他一个星期的时间,目前他的眼力尚好,仍处于创作旺期,但一般到40岁以后就无法继续创作了,期待后继有人,技艺不要失传。
汤氏面人的第二代传人董凤岐表示,目前面塑艺术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时代,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危机。由高校牵头组织培训班不仅可以扩大传承人群,还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为面塑创新培养后续力量。
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高启光表示,此次培训班不仅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供了平台,更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据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计划是中国文化部“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项目,2016年度中国文化部选定了57所院校开设培训班,其中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两所院校负责集中培训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