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帮大忙。”7月15日,在淄博市地税局张店分局,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聂怀博局长感慨地说。不久前,张店分局利用大数据分析,成功追回税款200万美元,成为山东省迄今为止最大一笔直接境外税收,也是首个对非居民企业反避税的成功案例。
“资金追溯难、证据查找难等情况让反避税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难题。”经办此案的张店地税分局税源管理科科长姚向东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上市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会在网上生成记录,大数据分析,成为我们反避税调查的最佳突破口。”
今年6月,在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信息采集时,张店地税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在网上的公告中董事会成员发生变化。“因为只有大股东才能是董事会成员,这家公司有一个大股东退出了董事会,这里面肯定就有大股东对股份减持的情况。”姚向东介绍,按照税法规定,股份减持应该在企业注册地缴纳营业税,于是他们通过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这家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上市以后外资股东在二级市场抛售了全部股份。
纳税人确定了,可是怎么联系上又成了难题。“完全没有任何线索,外资股东是阿联酋的一个公司,属于非居民企业,他们在减持全部股份后,不仅把所有资金转移到境外,还注销了境内所有的分支机构和营业账号。”姚向东说,“我们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一旦这个外资公司清算解散,这笔税款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经过多方努力,分局终于与该外资股东取得了联系,向其传真了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告知书和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经过双方多次沟通核实,该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法律和税法也进行了理解和支持,最终补交了200万美元税款。
这一案例为全市甚至全省的税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抓取上市公司股份变动信息→抓取大股东信息→查询减持股份大股东的注册地。大数据分析“三步走”,就可以精准锁定存在涉税风险的纳税人。今年三月份以来,山东地税部门委托浪潮专项核查,对涉及股票减持的812户纳税人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发现存在重大涉税风险的纳税人近78户,最终确认税收风险15.68亿元。(记者 李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