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游客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叼走,视频画面令人震惊。去年,一名美国游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某私人公园违规开车窗,被狮子咬死。而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平均每年也有一起游人被熊攻击的事件。
不禁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墓碑上刻录着一段有名的铭文,“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这主要讲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自持”。的确,国家公园在给人满满惊叹的同时,也充满了潜在的危险。“敬畏与自持”恐怕是每个人都需要牢记于心的。
有着近一个半世纪历史的美国国家公园,从1872年创建黄石公园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时时警示人们敬畏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黄石公园物种丰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牛、羚羊、麋鹿,还有时不时穿行的棕熊、灰熊、土狼。一般来说,园内的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不过,千万也不能把它们就当成了猫咪。面对这些野生动物,公园都有严格的成文规定和清晰的警示。
警示从游客未入园就开始。公园官网上专门张贴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的照片。照片中,一群游客正饶有兴致地给麋鹿照相,不过这却是典型的反面例子,照片下赫然写着“禁止接近动物,即使它们看起来再温顺,也是危险的”。一入园,不管你是跟团还是自驾,每人都会接到一份公园手册,里面列举了园内种种被禁止的行为。比如,禁止故意接近野生动物,不管远近都不得打扰动物;不许用光晃动物,包括闪光灯;必须在规定的地方宿营,不得越界,食物不得裸露;徒步要严格遵循规定路线,不要私自远离;不得学动物叫;不得使用电子设备追踪野生动物等等。
对于和野生动物的“亲近”距离,也有着详细建议,对于熊和狼等猛兽,要隔100码(约91米)以上;对其他食草动物诸如野牛、麋鹿等等,也至少要远隔25码(约23米)。原则有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亲密接触还是留在美好的想象中吧。
当然,重要的事情会在园内说三遍。黄石公园的游客中心,随时更新公园内熊类的新近活动范围。国家公园中有不少开辟出来供游人徒步的路线,在起始点指示牌上,会清楚地标出路线上常出没的动物。尤其是对于危险的熊,警告牌会特地用惊叹号强调,并建议游人远离。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说,制定这些规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游人,也是为了保护公园本身。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中,有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国家公园的公共教育。“请抬头,这是一只成年棕熊的爪印,大概是三天前留下的。”还记得在黄石国家公园参加过这样一堂野外活动课。每天,在黄石,都定时会有这样的免费项目。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公园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会带领一队游客徒步,一边走一边认识地质构成,了解动植物习性,还学习怎样“对付”园内危险的常驻居民——熊:人群聚集在一起,敲击木棒、大叫,尽可能发出噪音,甚至还学习了怎样使用辣椒水防熊喷雾……如果没有时间参加这样的项目,在游客中心耐心看看滚动播出的安全教育短片,也能学到怎么防熊。
其实,大多数美国国家公园都有这种体验和渗透式的免费项目,甚至还有网络课程,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也越来越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的标志和特色,让游客在愉快享受经历的同时接受一定教育,提升游客对公园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还能引导游客规范个人行为。随着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已经成为公园管理政策的有效补充,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公园资源”和“提供公众享受与游客体验”的重要举措。
美国国家公园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里,常怀对自然的求知和敬畏,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自然。(柳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