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卸载新规实施半月 手机预装软件仍难卸载
工信部颁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其明确手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新政实施已半个多月,仍有许多在售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
我国手机预置软件非常普遍。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75%的安卓手机安装了6款以上的预装软件。不少预装手机软件明明用不到,但消费者想卸载却卸载不了,无疑是给用户添堵。
一个看似简单的软件卸载问题为何会受到如此的阻挠?中国信通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厂商之所以在手机中预置软件,跟我国智能手机整体利润较低有关。许多企业为了生存,硬件亏损,只能通过预装软件的方式盈利。据了解,每部手机每安装一个预装软件的价格为5元左右,这成为许多厂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当前,国内手机厂商大打价格战,背后很大一部分就是靠预装软件来抵消成本。
另外,一些非正规“刷机”行为已经形成一条预装软件的黑色利益链条,并且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根除。据了解,国内存在的预置软件大致可以分为正规渠道预装和非正规渠道预装。正规的预装渠道包括芯片厂商、品牌厂商和运营商定制预装,所有环节由品牌厂商严格把控。在这一环节,所预置的软件一般比较安全。
预装软件因不能卸载,颇遭消费者诟病,其不仅占用手机空间,还会出现偷流量、耗费电量等问题。但这还不是最大的危害。最大的危害来自于非正规渠道的“软件预置”,这种预置有可能给消费者的手机带来安全隐患。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移动终端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和运营商营业厅等渠道,销售链长、环节多。
“在漫长的移动智能终端销售链中,用户最终拿到的终端有可能被安装了未经许可的第三方软件或软件服务,而且无法卸载。”中国信通院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违规“刷机”过程中被预装的各种软件和服务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存在大量盗版和恶意行为,可能会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巨大。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对于预装软件,相关部门除了要下决心严管外,还应该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斩断侵害消费者的利益链条。
初审编辑: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