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入伏,开启“加长版”三伏。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入伏到8月21日出伏,共计40天。气象专家表示,气温偏高是今年以来中国气候的明显特征,冬天不冷,春天热得早,夏天热得狠,不少地区的高温天数远超常年同期。特别是入伏,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来临。
高温橙色预警,局地可超40℃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7月12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13日白天,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汉西部、江南、华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南疆盆地和沿天山一带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其中,河北中南部、北京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陕西东部和关中地区、宁夏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上海、浙江中部、湖北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一带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持续“高烧”天气如何有效防暑降温?
针对持续不退的“高烧”天气和“加长”的伏期,小编在此提醒大家从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做好防范措施。
慢性病患者应警惕高温危险信号
疾控专家表示,夏季天气炎热、气压低,人体的循环和代谢明显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对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都是很危险的“信号”,特别容易引发心梗和脑血栓。高温天气,一旦出现胸闷、憋气、气短、乏力这些征兆,就要特别注意。
高温作业者应遵守高温作业规程
对于在炎热天气下,必须高温作业的人员,则要注意防止中暑,应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保证足量饮水 忌狂饮冰饮
其次,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不要狂饮冰镇饮料,可适当补充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积极应对。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
防止中暑 餐饮降温有讲究
专家提醒,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应讲究饮食规律,夏日以清淡为主,不暴饮暴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记者 王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