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一所航校: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的摇篮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后来,“东北老航校”也被人们看作“人民空军的摇篮”。
“组建‘东北老航校’,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刚成立时就担任“东北老航校”副政委的黄乃一回忆,日本投降后,党中央、毛主席决定迅速抽调一部分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同时派出在延安储备的航空人才进入东北,利用日军留下来的机场、飞机和航空器材创建航校,以培养人民空军的“种子”。
当时,原驻东北的日军一个航空大队,在队长林弥一郎带领下,于1945年9月底归降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的前身。
我党很早就想建立空军,但由于战乱和条件的限制,一直没能实现。经过不断做工作,林弥一郎带领部下参加了我航校的建设工作。林弥一郎后来还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林保毅。
他的这支部队,共300多人,在“东北老航校”初创时期,是飞行训练和维修飞机方面很重要的技术力量,为我军培养航空人员作出了贡献。
“东北老航校”的飞机大多是从东北各地搜集来的,有各型破旧飞机120余架。航校以其中的46架(可飞的36架)为主要装备,开展了飞行训练。
最初的飞行训练是异常艰难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照飞行训练常规,要按初级教练机、中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顺序进行。当时,航空学校只有4架破旧“英格曼”式初级教练机和一些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没有中级教练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提出,越过初、中级教练机,直接上“九九”式高级教练机。
随着飞行训练时间增加,“东北老航校”面临缺乏油料的严重困难,通过反复试验,以酒精代替汽油作飞机燃料获得了成功。
郭芳介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东北老航校”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展开艰难创业。到1949年7月,共培养出126名飞行员、24名领航员以及410名航空工程、通信、气象等各类航空技术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懂得航空技术业务的军事、政治、后勤、技术管理干部。毕业学员在开国大典上驾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东北老航校”威名远扬,5名空军一级战斗英雄有3名出自“东北老航校”,他们是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李汉、邹炎、王天保、高月明等4名毕业学员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1年1月29日,李汉首创了人民空军击落敌机的先河。
71年来,人民空军已经从当年的“马拉飞机”“酒精代汽油”发展成为一支由多兵种、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军种,而“东北老航校”精神一直被视为弥足珍贵的传家宝,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