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8月24日讯 (李海燕) 山下是四川,山顶是贵州,抬眼处,只看见山峦起伏、林海绵延,行至半山腰就已云雾环绕犹入仙境……但是,行进在陡坡不断、窄窄山道上的,不是闲庭信步的游人,而是重车的运输车队——胜利油田黄河钻井工程运输二公司西南运输项目部,他们翻山越岭,他们历经艰辛,历时一周,硬是把136车超重超长超高的钻具设备,安全地从丁页5搬到了赶水货场。
工程运输二公司西南运输项目部能够再次承迁西南钻井70168队,得益于他们在当地的良好口碑和不凡业绩。顺利中标后,西南运输项目部积极和甲方沟通具体事宜,并由专人提前勘察沿途路况和井场,对风险路段进行标识,设立提醒标志,向驾驶员着重讲解说明。途中各类电线太低,车辆无法通行,项目部就自己架线;适逢当地雨季,个别路段泥石流遇阻,项目部就联系多方推土平路;山路狭窄,部分路段更是窄得车辆无法通过,项目部就用尽各种办法填坑造路;山区坡路极易打滑,项目部就提前做好防滑处理;不漏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和安全项点,搬迁中有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都对驾驶员进行了提前讲解和提示;对外雇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提示更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所有准备措施一切就位,搬迁正式开始。
山路十八弯。尽管驾驶员们做足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是被眼前的路况惊出了一身冷汗。山高、路陡、弯急,已经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当地老司机都胆颤心惊的“胳膊肘弯”在这条路上不知有多少个,连续的回转一个接着一个,不是持续的上坡就是持续的下坡。按照既定方案,驾驶员们小心翼翼双手紧握方向盘,不但要聚精会神,车速还不能快,稍不留神,就有翻车、撞崖的危险,更可怕的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滚下几百米深的悬崖!提速减速、入弯出弯、爬坡下坡,一趟货拉下来,长时间紧绷的神经、紧绷的身体都有些僵硬了。搬迁难度大、时间紧、路线偏僻,大家的三餐就在车上解决,有热水就吃泡面,更多的时候是就着凉开水匆匆几口咸菜面包后,就投入紧张的搬迁了。“在野外都这样,习惯了。节约时间,不然天色晚了,山路更不好走。”
搬迁开始之前,运输二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鞠利华和项目部的负责人已经从山下到山上,从路基到路面,从第一个弯道到最后一个弯道,从第一个陡坡到最后一个陡坡,把22公里的山路来回观察、检查了好几遍。“别说是装着几十吨重的设备在山路上行驶了,就是每次坐车探路,看着旁边的悬崖深沟,心都揪着。”全程参与了此次搬迁的生产办负责人说,“哪段有急拐弯、哪段坡度较大、哪段有较低的电线,鞠经理都记得清清楚楚。”搬迁开始后,他们更是步步紧盯,沿途巡查指挥,尤其是在危险路段,车前车后及时协调、指挥驾驶员安全通过,全力保障整个搬迁的顺利运行。
山路难,井队的“三大件”要上山更是难上加难!短短22公里的老井进山路上,就有十几个“胳膊肘弯”、二十多个陡坡,空车就需要两个半小时。平板、半挂这样适合钻具搬迁的超大车型在这里反而毫无用武之处,只能用“身形”较为适中的卡车来拉运所有设备,无形中又增加了搬迁的难度和时间跨度。西南项目部的应急措施是,每5、6辆重车分为一组,前后安排小车当“开路先锋”和“保镖”,负责提前清理路面和处理紧急情况。坡陡弯急危险性大的地方,安排有应急人员,随时准备用石头垫轮胎。井队变频房的搬迁路更是一言难尽。第一个弯道口,两次倒车,顺利通过,第二个、第三个,当行至半山腰的连环弯爬坡时,大伙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油门快踩到了油箱里”,进进退退七八次,才爬上了坡,20多公里山路,拉运变频房的卡车整整折腾了七个小时,最终安全抵达新井。
一到井场,吊车驾驶员就忙着车辆就位、打千斤腿、伸拨杆、放吊钩,卡车驾驶员则忙着放车槽板、解捆绑绳、调整车的方位,井场上不停顿的起吊、不停顿的挂钢丝绳、不停顿的车进车出…运输人忙着吊装、运送钻具设备,井队的职工们忙着拆卸、安装就位,发动机的轰鸣声、起吊的口哨声、车辆进出井场的喇叭声,再加上指挥吊装的吆喝声,一时间整个平静的大山仿佛麻辣火锅一样沸腾了起来。正如工程运输二公司副经理鞠利华说的那样,“在四川待久了,我们也爱上了火锅,因为沸腾的火锅就像我们的干劲和热情,也只有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高效奋战,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在西南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