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山东省“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东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都在顺利推进,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栖息地保护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目前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由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发布会上,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许明德介绍称,东营市坚持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统领,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促进了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东营市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同时,东营市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赋予自然保护区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综合执法;编制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
近年来,东营市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
在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方面,东营市实施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就地保护生物种群。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2019年以来新增加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张一帆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