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交汇,时代赋予了济南新使命和新要求。济南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人才服务全过程,不断攀登人才服务智慧化新高峰,人才数据“摸清家底”、人才业务“由纸入云”、人才配置“产才对接”、人才服务“一键直达”,闪亮的新思维、新模式、新业态赋予人才决策科学化、人才开发高效化、人才服务精准化划时代意义。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壮表示,全市人社部门牢牢把握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强省会战略机遇期,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全面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全力推动济南成为海内外英才的向往之地。
全面摸清人才“家底”权威数据赋能顶层设计
人才多、分布广、流动快,准确把握人才现状、切实摸清人才“家底”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首要课题。
为摆脱传统“人工统计”的老路子,济南市着力探索数据对接、自动鉴别、智能分拣、归类入库的人才数据统计调查“零人工”模式。今年4月,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建成了全国首个全域化、一体化、智慧化人才大数据中心,通过部门间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对接验证,坚持数据来源、分析鉴别、认定归类、数据呈现等全过程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独立完成,确保了数据结果权威性和精准性。
“数”出有源,每一个数据元都是“鲜活”的。人才大数据中心打通了公安、社保、教育等核心部门的数据共享路径,对全市900万户籍人口数据、600万社保缴费数据和200万人才业务数据进行归口汇集,形成巨量人才“数据池”,首次精准摸清了全市人才“家底”。人才大数据中心还与学信网、国家职业资格网、全国专技证书系统等权威网站对接,构建人才鉴定模型,对人才“数据池”信息进行逐一比对验证,自动完成达标人才信息分类入库。截至10月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42.82万,居全省第一。
“济南人才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开创了全过程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人才数据中心的先河。”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韩洪强表示,济南运用现代科技,汇聚权威数据,建设了数字赋能的大数据中心。这个中心就像人才工作的“智慧大脑”,不仅打通了人才信息孤岛,而且赋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为人才引、育、用、留、增等各个环节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人才大数据的“威力”令人刮目相看。通过人才数据看板,对人才流动指标进行即时监测和流失预警,助力决策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把握规律。围绕不同人才需求,大数据中心构建了“5150”引才计划、泉城产业领军、拔尖人才等多个专项数据库。系统自动抓取各类人才的专业、地域、年龄、层次、总量等关键信息,形成年度增量对比图和区域分布热点分析图,助力决策部门准确预判人才吸引热度和人才工作形势,为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提供决策参考。
人才地图精准“把脉”支撑产业发展人才高地
精准的人才政策如同产业和人才之间的纽带,将人才及各类创新要素链接在产业发展的蓝图当中。若人才分布不明、动向不知,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难以同频共振、融合共进。
济南市人才大数据中心绘制了全国首个“产业人才地图”,将人才数量、类型、流向、分布与产业布局有机衔接,对全市重点产业人才分布、重点企业分布进行了点对点标注,“地图缩放”可以精确找到具体企业、具体人才个人,做到了产业、人才数据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展现。“产业人才地图”对全市产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分布等供给侧信息和企业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需求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可视化供需对比,直观展现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错配状况及紧缺指数,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引才,切实解决了供需错配和结构性矛盾这一产业引才的“卡脖子”难题。
“我们收集了企业的共同诉求,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方面助力产才对接靶向引进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开展名校行深挖高校毕业生,不断壮大青年人才队伍。”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兰桦介绍,围绕十二大产业链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按照“聚焦产业、分类征集、全域覆盖”的原则广泛征集人才岗位,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发布济南市人才需求。截至目前,共征集岗位2000多个,发布人才需求1.6万名,切实让人才有备而来。同时,依托“济南学子库”,超前布局、供需引联动,规划设计了“才聚泉城”名校行10条引才专线,深入国内“双一流”等重点高校定向引才。通过与91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常态化引才机制,撒好挖掘人才“第一网”。
中国重汽集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刘秉阳说:“多年来,我们一直跟随‘才聚泉城’名校行赴各大高校引才,走进知名院校20余家,引进优秀毕业生200余人,充实到企业研发、工程技术、管理等关键岗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人才数据看板的动态呈现,开启了‘按图索骥’精准引才的新模式。通过人才‘藏宝图’,有效提高了引才成功率和留才稳定性,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廷春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今年全市人才增量20.9万人,其中回流8.4万人,呈加速增长态势。从人才聚集趋势上看,更多国外、省外,尤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加青睐济南,近3年共有64.3万名毕业生来济就业或落户,其中省内高校43.1万人,省外、国外高校21.2万人;“双一流”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4.4万人,硕士学位以上青年人才4.8万人。
智能匹配无感“免办”主动服务实现“政策找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为人才工作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曾几何时,人才综合服务大厅里人头攒动,排号机呼声响个不停。近年来,济南市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人才服务领域的多效运用和深度融合,推动人才服务由“一网通办”向“指尖服务”“智慧服务”“无感智办”转型升级,人才综合服务大厅自然变得安静起来。
近日,济南二机床集团技工学校教师蒋连纲收到了“突如其来”的研究生一次性生活补贴。蒋连纲说:“刚参加工作不久,生活补贴就发到了我的社保卡上。最让我意外的是,整个过程不用我办理任何手续,更不用我跑现场,非常方便,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蒋连纲的无感体验正是来自人才大数据的强大后台支撑。以往兑现人才政策需要由人才提出办理申请,往往存在提交资料多、现场来回跑、办理周期长等弊端。人才大数据则以人才“身份证”为唯一识别码,自动核验比对人才的社会保险、学历学位、专业技术等个人信息,避免了人才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重复填写基本信息,大大减少了办事流程。
像蒋连纲这类研究生生活补贴的发放,由用人单位登录账号后添加人员后,选择符合申报条件人员授权并提交申报,区县人社部门自动审核记录后次月拨付。今年以来,人才大数据中心通过自动比对信息,主动向3000多名符合条件但单位尚未提交申报的人员及时推送相关政策,近1万人通过了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审核。
“基于人才自身标签,系统智能匹配和推送符合人才自身特点和条件的职位、人才政策等个性化信息,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人才服务更快更精准更智能。”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福岭如是说。
“无感知、免打扰”服务模式多场景应用正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大数据中心建成了涵盖387万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称证、技能证书等基础证明材料的电子证照库,在人才工程申报、服务事项办理和人才落户、人才购房、补贴申领中,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身份、资格互认。
从“桌面”到“指尖”是济南市人才服务工作的目标。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发的“济南人才”APP,涵盖了5大类35个服务项目,除了新闻资讯、政策查询等基本功能外,档案转接、党员关系转出、人才自荐等具体业务均可通过“济南人才”APP自助办理。像高层次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人才落户、海外留学补贴等申报业务,实现了济南人才网、“济南人才”APP数据同步,随意切换继续申报,不再单纯依赖网站办理。
人才需求指尖“秒答”打造一流人才发展新生态
鸟择良木而栖,人择佳宅而居。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必须坚持用宜居“硬环境”拴心留人、宜业“软环境”凝心聚魂。济南市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服务效率最高、服务体验最好、获得感最强的人才服务环境,人才新生态焕发勃勃生机。
2018年,济南市委人才办瞄准高层次人才服务领域,出台了《济南市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领先大中城市,构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发力,尤其是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加持,实现了服务体系蝶变升级。
对人才数据的精准把握和多维运用,为深化践行精准服务理念提供了底气和支撑。济南市在全国率先以虚拟人才卡代替了传统实体卡,并配套建成了支撑整套服务流程的后台服务系统,人才大数据中心为通过分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自动配发可存入微信卡包、象征人才身份、兼具扫码功能的“泉城人才服务金卡”,累计配发2708张。同时,高层次人才凭泉城人才服务金卡一键扫描机场、火车站、医院、公园、健身房等服务场所二维码,即可享受VIP通行、绿色就医、旅游健身等绿色通道服务待遇。创新推出泉城人才服务金卡“合伙人”机制,引入39家市场化主体参与人才服务,涉及服务领域18个。
截至目前,高效落实绿色通道服务待遇4477人次,服务满意度均为100%,人才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因为平时工作较忙,虽然配发了‘金卡’,但一直没有使用过。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后台了解到这一情况,就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了提醒,让我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觉得非常温暖。”不久前,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左太阳持人才服务金卡,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
每一处细微创新,都体现了人才服务工作的精益求精。“一键式”服务让人才对济南拥有了更多情感依靠和归属感,成为济南市人才服务的另一张名片。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建成了集济南人才网、济南人才微信服务号、“济南人才”APP为一体的移动端服务体系,推进服务功能线上统筹、服务流程按需定制、服务需求智能匹配,实现人才业务信息一键推送、人才项目材料一键提交、办理结果一键查询。依托移动端服务体系,对人才的诉求建立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提供“秒答”服务。只要打开“济南人才”APP的“即时通讯”服务模块,一键提出,服务专员即可及时响应。
此外,济南市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全市66万余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了“档案在泉城、全程一次办”。档案接收、转出、出具证明等17项业务实现“云办理”,档案查询、打印存档证明、开户申请表格下载、证明验证等6项业务24小时全天候秒办。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存管人事档案的流动人员党员档案实现了网上查阅,全国各地基层党组织可通过人才大数据中心线上申请、线上查阅。
“人才大数据给人才服务搭建了新地基,从基础数据底层彻底改变了整个人才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参与下,济南把新理念、新思维贯穿人才服务工作全过程,让‘智慧’成为人才服务新名片。”
兰桦说,随着大数据深度参与的“一键式”服务深化实施,“服务就是环境”理念深入人心,政策、平台、服务有机融合的人才“磁场”效应初步显现,“人才软环境”进阶为“发展硬实力”。(济南日报 记者:王晓菲 通讯员:毛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