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4月14日讯 潍坊峡山区,一藤一瓜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绿色产业,不仅增强了村庄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一个集种植技术培训、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等功能的致富主导产业在赵戈村“生长”,形成了“园内果香,四季增收”的乡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峡山区是由潍坊四个县市边缘地带组建的新区,这里拥有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和五万亩的生态湿地,有着“半岛绿肺”的美誉,作为山东首个以生态经济命名的开发区,这就决定了峡山必须走绿色生态的产业振兴之路。
清明过后,谷雨将至,4月11日上午,在潍坊市兴峡农业产业园区大棚内,鲜嫩的藤蔓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一个个透着银光的羊角蜜在等待着采摘。
峡山区兴峡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张建业向本网介绍,基地以订单模式为主,主要种植各种甜瓜一类,市场针对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一线城市。
“羊角蜜除了口感好,和它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分不开。”张建业表示,选择在峡山种植羊角蜜、西州蜜、脆梨等甜瓜,这与峡山的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密不可分。在种植上,兴峡农业产业园坚持传统特色种植,“不施用任何农药,自然生长不打蜡,每一个羊角蜜都是自然成熟,果型饱满,自然香甜,摘下来擦擦就能开吃!”
“今天价格喜人,出棚价格达到了7.2元/斤,咱一个棚大约在两万来斤,产量远超预期。”张建业说,兴峡农业产业园以“一批留一茬,一藤长一瓜”的种植理念,即增加了瓜果的产量,也保障了品质。
“口感非常好!是记忆中的果品味道。”采购商刘军对兴峡农业产业园产出的羊角蜜赞口不绝。
据了解,赵戈村全村共有耕地2050亩,以前村民种地主要靠天吃饭,种地收入低,大多数村民常年在外打工补贴家用,田地疏于管理。潍坊市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张燕驻村以后,瞄准群众所及所需,把目光盯在产业升级上,通过以村党支部为依托,创办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在张燕的推介下,从寿光引进了外地农业集团,彻底盘活了村庄的土地。
“以前村民主要是靠种植蔬菜、大姜、小麦等大田作物,一年就一季,再一个就是收入也不稳定。你像大葱大姜大蒜,得看看市场怎么样。特别是去年的洋葱,五分钱也没人要。”驻村第一书记张燕表示,“合作社建立后,以每亩一千元的价格对村民的土地进行流转,一个是保证了村民的收入;另外通过建设冬暖式大棚,村民们能入园打工,再增加一份收入。”
张燕说,兴峡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将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千余亩的绿色蔬菜基地,建成后它将成为峡山区一道狭长的绿色产业经济带。
对于产业园未来的发展,作为第一书记的张燕也有自己的打算,“下一步,将依托现有资源打造成一个成规模的产业园包括建厂房、建冷库,实现绿色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打造峡山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经济样板。”
与此同时,峡山区兴峡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张建业表示,下一步将甜瓜产业发展作为引领提档升级,坚持名牌战略,打响甜瓜品牌,发挥好品牌农业对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
百亩瓜果飘香的兴峡农业产业园,只是峡山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峡山区以生态优势为底色,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其中,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兴旺种业、蓝海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科研项目纷纷落户;华以、新和盛、神州姜窖等农业龙头企业势头迅猛;禄牌有机姜、优渥有机菜、康净园金针菇等一批高端优质农产品品牌驰名国内外。
同时,峡山区还积极探索,村支部主导、合作社经营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把农业生产资料从批发商直销到农户,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目前,峡山区各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各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顾问的指导下,成立了专门技术队伍,从生产到管理等各个环节,定点包靠、全程跟踪、全面指导,及时解决推广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确保稳产增效、保障收益。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一个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这里应运而生。2020年,峡山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授予“山东省优质生态农产品基地”,生态优势正吸引更多高端现代农业项目齐聚峡山。
如今,峡山区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2个,当地正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辛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