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4月27日讯 4月26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枣庄市2023年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邵士官,枣庄职业学院院长、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家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市投促局局长岳增波,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中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修存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海鹏主持新闻发布会。
邵士官介绍,今年以来,枣庄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14项居全省前10位,其中9项指标居全省前5位,6项指标居全省前3位,2项指标居全省第1位,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稳”“开门红”。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4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2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0亿元,同比增长6.0%。
工业经济加速回升,重点行业拉动明显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平均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从行业增长情况看,36个行业中24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66.7%,其中煤炭、计算机通信、化工等行业增长较快,是支撑当前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8家,总数达到1053家。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种植养殖保持稳定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实现49.8亿元,增长3.7%。小麦播种面积211万亩,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0.7%,禽蛋产量增长0.7%,蔬菜产量增长3%。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达到359家,营业收入增长12.7%。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工业投资稳步回升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高于全省平均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从主要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7.9%,比1-2月份提高8.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房地产投资增长6.5%,居全省第2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5.8%,居全省第3位;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11.1%,居全省第6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3%。
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多数行业保持增长
1-2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4%,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130.5%,居全省第1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91.7%,居全省第3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7%,居全省第5位。截止3月底,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在库企业达到353家。
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外贸外资增长迅速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9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2.6%。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6%;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1.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1.5%。全市新增入库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99家,总数达到1071家。全市货物进出口实现113.1亿元,增长45.8%,高于全省38.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完成103.3亿元、增长53.4%。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14.7%,居全省第7位。
财政金融运转良好,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亿元,增长7.9%,居全省第1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2%,税收占比70.2%,均居全省第7位。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03.46亿元,增长17.7%,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32.49亿元,增长14.7%,居全省第3位。新增存贷比达到62.9%,余额存贷比77.4%,分别居全省第10位、第9位。不良贷款率0.89%,贷款质量居全省第4位。期末实有市场主体51.69万户,增长3.1%。其中各类企业12.7万户、增长7.6%,民营经济主体51.1万户、增长3.2%。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69.2亿元,增长27.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8.3%,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住房保障支出、社保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5%、11.4%、88.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0.8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38万人。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1.0%。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元,增长4.7%,居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6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3元,增长5.6%。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开局良好。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不动摇,以更强担当投身工业倍增大局, 以更大力度夯实有效投资支撑, 以更实举措促进扩大消费, 以更严监管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以更优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