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断子绝孙网”打上“小毛刀”
国家对刀鱼的捕捞有严格规定。从2002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保护性限捕,捕捞资格要特许,捕捞时间要特定,捕刀鱼的网也有特别要求,网膜要达到4厘米以上,抓大放小 。可市场上只有几钱重的“小毛刀”经常出现,这些远小于正常网眼的“鱼孙子”,显然都是通过“断子绝孙网”打上来的。
去年,长江刀鱼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审稿)》。业内人士透露,《名录》在今年获得通过的可能性极大。渔政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会继续执行现有的捕捞政策,一旦长江刀鱼被确定列入名录,就会全面禁捕,违者将涉嫌违法。”
而江刀一旦禁捕,对于像夷步俊这样的渔民来说,将受很大的影响。夷步俊去年刚花了几十万造好一条新船,捕捞刀鱼产生的营业额,要占全年收入的六七成。尽管如此,渔民们对禁捕刀鱼普遍还是能接受,在南通开发区江段捕捞刀鱼的“渔48826”号渔船船老大陆照平说:“如果刀鱼禁捕了,还可以捕捞鲈鱼和螃蟹,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守。”不过,渔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补贴。
图源网络
人工养殖刀鱼将迎来春天
刀鱼素有“长江第一鲜”美称,自古以来就是我省沿江城市的一道著名美味。若《保护名录》通过,等于宣告这道美味将只能成为人们舌尖上的记忆。
对此,南通市餐饮业商会副会长巫明鉴表示,原材料没了,这道菜肯定也将消失。“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一些濒临消失的食材,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得以延续。”同为“长江三鲜”之一的河豚,如今已通过人工养殖,实现资源再生,重新“游”上寻常家庭的餐桌了。“尽管味道肯定不如野生的,但毕竟可以留住一些记忆。”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获悉,养殖企业只要领取野生保护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开展经营活动,而食用这些人工养殖的“野生保护动物”并不违法。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名录》调整方案获得通过,人工养殖刀鱼必然迎来发展的春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已有上海、海安、江阴、宜兴、靖江等多个城市宣布成功实现刀鱼人工养殖,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养殖刀鱼的口感与野生刀鱼正愈发接近。
长江鲥鱼绝迹的惨痛教训,为保护、延续长江刀鱼资源上了生动一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录》越早颁布越好。虽然可能少了一道美味,却可以延续一样物种。
PS:刀鱼、鲥鱼与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出自长江下游,基本上是季节性回游鱼,到日子来,到日子就走了,像春天开花一样,充满季节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