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水利建设保障发展惠泽民生

稿源时间:2016-12-02 09:30:30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初海平 责任编辑:宗韦民liyuan
【摘要】【滨州新闻】本网从滨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邹平县续建配套工程重点项目辛集洼水库目前已基本建成。

  中国网山东滨州12月2日讯(初海平)本网从滨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邹平县续建配套工程重点项目辛集洼水库目前已基本建成。今年底水库蓄水后,年供水量可达4918万方,将有效补充魏桥、韩店、孙镇及开发区等地的生产生活用水,缓解邹平县水资源供需矛盾。

  邹平县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县和发展性缺水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6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近年来,邹平县贯彻落实上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托水资源统管优势,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7.42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36项,水利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目前,邹平县总蓄水能力达到1.2亿方,城乡生活日供水能力达到6万方,工业供水能力2亿方,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6万亩,构筑起了水源蓄水、城乡供水、工业供水、节水灌溉、排水治污、防洪除涝“六大水网”保障体系。

  工业供水保发展。面对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邹平县依托沿黄优势,先后建成库容1200万方的码头平原水库、库容4500万方的韩店平原水库和库容1869万方的魏桥水库,形成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工业供水网络。2015年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库容3078万方的辛集洼水库开工建设,年底可具备蓄水条件。同时,实施长山、焦桥、好生跨界供水工程,解决了三镇街的工业用水问题。目前,邹平县已初步形成以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跨界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工业供水网络,年供水能力达到2亿方,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农田水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胡楼引黄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渠道防渗衬砌63.636公里,建设配套建筑物83座。目前,主干渠水利用系数已由0.45提高到0.65,渠系布局进一步优化,输供水能力显著提高,年新增节水量3722万方,累计改善灌溉面积5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885万公斤。2010年以来,邹平县两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在韩店、焦桥、长山、明集四镇连片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3.68万亩,使135个村的群众用上了“田间自来水”。建成长山惠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节水灌溉高产示范区项目,建设时针式喷灌、卷盘式喷灌、固定式喷灌1.01万亩,使农田灌溉更加精准高效。目前,邹平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7.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3万亩,韩店、焦桥、明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覆盖。

  流域治理防洪除涝,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邹平县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杏花河20.37公里、孝妇河11.93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段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针对南部山区病险水库居多、部分桥涵原有标准较低的实际,先后对古城、于印、台头等20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451座危桥、涵、闸进行了维修改造,使全县防洪安全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我县投入巨资,对黛溪河、新月河两大城市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河湖相连、城水相映、林水一体、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并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治理,相继对花盆河、碑楼、杏林等10余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建设小水窖、小塘坝、引水上山等“五小水利”工程156处,建成嘉业国家级水保科技示范园,山区蓄水保水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邹平县将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作为水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年来累计投资4137万元,解决8.84万农村居民和2.7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邹平县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能力达到5.34万方/日,规模化供水受益村庄达到539个,10个镇街的农村群众用上了城区优质自来水。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 中国网山东滨州热线电话:【0543-3392777】 投稿邮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国网山东滨州微博:http://weibo.com/ChinaBZ 中国网山东滨州网友群 :156647200

0
热点推荐 体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