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开发区:谋发展促脱贫 建设生态宜居新南任

稿源时间:2016-12-12 10:12:05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初海平 责任编辑:宗韦民liyuan
【摘要】【滨州新闻】2016年,在滨州市委农工办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滨州市委农工办派驻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任村“第一书记”巴新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提升、发展集体经济等民生工作。

  中国网山东滨州12月12日讯(初海平)本网从滨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2016年,在滨州市委农工办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滨州市委农工办派驻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任村“第一书记”巴新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提升、发展集体经济等民生工作。同时,作为“第一书记”,将工作重点放在“抓班子、带队伍”上,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南任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急民所需、解民所难。坚持把解决民生难题放在首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浇地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邀请市、区两级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到村农田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地形地貌,确定了水利建设最佳方案。今年3月底,投入资金9万元,建设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数字遥感灌溉系统。群众只需摁摁手机,地头的管道便能自动灌溉,全村浇地的费用由原来的每亩60元以上降到了12元以下,农田产值翻了近一倍,每亩增收400元左右。抢抓市、区两级建设乡村旅游片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为村里铺设了雨、污水管网,将天然气管线接到群众家里。旱厕、弱电同步改造提升,违章建筑妥善拆除。全村外墙进行了统一粉刷,街巷栽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村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精准扶贫,真帮实扶。重点抓好扶贫工作,对9个贫困户,18名困难群众进行分类管理、区别扶持。结合各户个人实际,开展装修、水电等项目扶持,通过一年的努力,已有5户13人达到脱贫标准。剩余的4户5名群众均为孤寡老人,其中一户父亲年老,儿子智障。针对如此情况,在确保5人低保兜底的情况下,想办法、换思路,按照每人的自身实际进行项目扶、产业帮。村民任克雪、任泉成,有畜牧养殖基础,为他们其申报养殖项目,为其建设院墙,安装大门,硬化院落,搭建畜棚,购置山羊、肉牛,增加养殖收入;针对村民任泉泽年老体弱已无劳动能力的实际,将其纳入集体经济供养;针对任现友年老体弱、其子任云成智力残疾的实际,协调区办有关部门,突破条条框框,将父子安置区老年公寓,彻底解决了两位老人的后顾之忧。

  三、夯实堡垒、加强党建。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不忘抓党建、强堡垒,从两委设置、成员分工、教育管理和制度完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提升。督促村两委将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在确保群众知情权的用时,自觉接受监督。与办事处党工委沟通,经民主选举,支部增加了一名纪检委员,突出了监督职能,两委成员增加到5个。对干部职责进行了调整和明确,实现了有分工、有责任。同时,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让群众不但能找得到人、还能办得成事,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带领两委成员到先进市、县、乡学党建、看项目,让村干部在学习经验、开阔眼界的同时,看到差距,激发热情。针对个别同志经验少、能力弱的问题,注重以推进工作、处置急难问题来锤炼能力,提升本领。经过一项项工作的推进,一件件问题的处理,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四、扶持项目,发展经济。面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大课题,带领两委成员进行了多方考察,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做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取得切实成效。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将村北的60亩集体耕地进行流转,集体每年稳定收益10万元。抢抓扶贫政策,争取市、区、办三级专项资金40余万元,利用村两委大院及民居房顶安装了44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集体每年收益6万元左右;目前,正与两委班子积极考察酝酿,计划利用村西20亩集体土地,发展集观光、立体养殖与一体的荷花莲藕项目。该项目建成使用后,集体经济将再增5万元,集体年总收益21万元以上。

  五、营造氛围,倡树新风。继续对村两委场所进行了功能提升,添置了3万余元的办公设施和文体用品,为村里再添置了符合农村实际的文化、经济、养殖类书籍,让群众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学到知识、学以致用。开展了“模范标兵”、“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用先进带动落后,以典型示范激励,大力营造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 中国网山东滨州热线电话:【0543-3392777】 投稿邮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国网山东滨州微博:http://weibo.com/ChinaBZ 中国网山东滨州网友群 :156647200

0
热点推荐 体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