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个国家和地区有青企身影 "走出去"成发展新趋势

2016-07-29 20:35:17 来源:大众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走出去”成为青企发展新趋势。

     

  半岛记者 李晓哲 朱薪雨 实习生 王智双

  “走出去”成为青企发展新趋势。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1235个,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额135.25亿美元,对外投资合作拓展到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

  7月28日,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举行,主题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动青岛企业走出去走成功”。青建集团“走出去”已经是第33个年头,积累了全方位的资源,塞舌尔的西瓜、甜瓜以及一半的猪肉都是其提供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让更多的青岛企业走了出去。走出去有机遇也有风险,让青企“想走”,“会走”,还有很多空间可为。

  塞舌尔西瓜甜瓜

  由青岛企业提供

  遥远的塞舌尔,是很多人心目中神往的旅行目的地,但真要去了当地,你吃到的西瓜、甜瓜甚至包括猪肉、蔬菜,都有可能是青岛企业提供的。7月28日下午,在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广君透露,在塞舌尔,所有的甜瓜和西瓜,以及当地50%的猪肉都是青建集团提供的,他们还从潍坊找了几名种大棚蔬菜的专业人员到当地种蔬菜,每年都会带来几百万美元的收益。“走出去”,青建集团坚持了33年,有他们自己丰厚的经验和创新,有他们的思路和想法。“‘走出去’一定要搞这个国家空白的项目,在塞舌尔做的这个项目算低端项目,但是是当地的空白,每年能带来很可观的收入。”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青建集团如鱼得水。朱广君说他们有三大优势:经营优势、客户优势、市场优势。他们在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资源,还培养了近5000名海外工作的人才,这些都是他们的财富,并对此做了相关的布局。“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员工在海外,发生战争的时候只能走着去机场,路边有车也不会开。现在我们的海外员工基本上都会开车,即使没有车钥匙,也会把汽车前盖掀起来,打火发动奔向机场。”他描述的这个像电影里一样的场景,真实发生在像青建集团等“走出去”的企业身上。

  跟走出去的老牌企业相比,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很多新崛起的青企、包括一些中小微企业在国外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胶州市工商联主席、民盟胶州总支主委高燕介绍,去年胶州市工商联与柬埔寨西哈努克工业园建立了友好商会关系,双方派了两个团考察交流,“实际效果很好。”在高燕看来,这种交流对青岛企业收获很大,其中一个就是贸易收获,“西哈努克工业园贸易零关税,给我们这边从事农副产品相关产业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的企业对当地的木制品、木材也很感兴趣。”

  交流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高燕说,当地目前发展建设也很快,对胶州市此次派去的建设行业企业非常感兴趣,“比如我们有个企业,本身是做城市管网的,去了当地以后发现他们也在进行工业园的建设,就需要这种成熟的城市管网企业,这种企业‘走出去’之后就自然有了市场。”

  备案核准千余

  项目“走出去”

  今年7月,市商务局牵头制定了《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明确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本市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利用外资额和对外投资额三项指标各增100亿美元的总体发展目标。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1235个,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额135.25亿美元,对外投资合作拓展到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

  上文提到的青岛与塞舌尔的渊源还有“升级版”。去年,市委主要领导出访塞舌尔期间,指出要培育推广“青建+”海外融合发展模式。市商务局会同青建集团制定了相关方案,要发挥青建集团等走出去龙头企业的海外渠道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带动岛城企业抱团走出去。据悉,目前青建集团已与澳柯玛、饮料集团、利群集团等20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非洲科特迪瓦等国家设立了青岛名优商品展销中心,2015年,青建集团通过“青建+”模式实现进出口达到1亿美元以上。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的大背景下,岛城有6个境外园区已纳入商务部境外园区重点项目库,海尔集团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国开行支持海尔集团海外并购33亿美元,成为全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汇贷款项目……岛城已经在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海上港口、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机制有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国外政权变更、政策调整、汇率风险等各种潜在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控和规避能力较弱。此外,走出去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市“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项目融资需求规模大约在200亿美元左右,由于企业境外投资取得的土地、房产、矿权、股权、设备等资产权益,在国外一般难以直接获得国外银行贷款,国内银行一般不将境外资产权益作为贷款抵押物提供金融支持,导致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予以解决。

  支招 金融联盟助力“一带一路”

  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利用青岛本地的优势资源结合青岛银行的优势产品,为实体企业提供更为全面、更具创新的金融服务。”青岛银行行长王麟告诉记者,去年9月,青岛银行倡导发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辖省份的23家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一带一路”金融联盟,致力于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性的综合金融服务。

  同时青岛银行还推出了境外直贷的服务,充分利用韩国低成本人民币资金,发挥中韩跨境贷款的优势作用。也就是说在韩国通过青岛银行直接可以贷款,避免了因为汇率变化而引起的损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企业走出国门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境外企业到内陆投资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是内陆省市未来的重要板块。通过由内资银行为内资企业提供保函担保,外资银行为境外企业提供保函担保,可以进一步满足企业融资的本地化需求。”王麟说,“内保外贷”和“外保內贷”业务成为支持企业筹融资的坚实后盾。

  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如何让青企“想走”、“会走”,此次双月协商会谈上也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光全重点提到了“走出去”通道的畅通。“青岛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海上通道要优于空中、陆上,海上通道畅通且运力较强,但空中和陆上通道明显较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通航班较少,空中通道尚需拓展。”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旭建议推进驻青高校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外语及专业人才,同时建设“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智库,深入开展沿线国家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和国别研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出海’,鼓励企业树立长期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实施差异化竞争和本土化经营战略,拓展市场空间。”

  声音 推动建区域性争议解决中心

  企业走出去是面临诸多风险的,而目前青岛市并没有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企业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应该尽快制定弥补现有法律的不足,为对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市政协委员、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海燕说,“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0多个国家,准确地了解目标国家的涉外投资法规和投资环境,是决定对外投资成败的关键。因此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有经验的律师、学者及其他中介联合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对重点投资目标国进行前期研究,形成完备的资料库并实时更新。该平台还应该对对外投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帮其遴选境外律所、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参与谈判、起草合同等。周海燕建议,为了更好地促进涉外投资,青岛市还应该牵头,建立区域性争议解决中心,“这是青岛的一个发展的契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跨越。”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