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制茶三十年 记蒙顶皇茶刘思强

2016-05-10 10:25:22 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朱家莹 责任编辑:王雪 字号:T|T
摘要】3月的蒙顶山上,春风吹绿了千亩茶园。呼吸着这里弥漫着茶叶清香的清新空气,跟随着蒙顶黄芽制茶大师刘思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看到满山的茶园在雨雾中青翠鲜嫩的样子。果然是“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来到这里,刘师傅先换上了炒茶时穿的服装,戴好了帽子。可是收拾好后,刘师傅并没有马上开始工作,而是先洗手焚香,祭拜茶圣陆羽和蒙顶山茶祖吴理真。刘师傅解释说,每次来到这里做茶,他都有祭拜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感谢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为了用一颗最虔诚的心来做出最有诚意的蒙顶黄芽。

做顶级功夫耐寂寞坚守 记蒙顶皇茶刘思强

  做茶前祭拜茶圣陆羽和蒙顶山茶祖吴理真

  祭拜结束后,准备开始蒙顶黄芽的制作过程。之前已经准备好了新鲜采摘的鲜叶。炒制前,刘师傅一边检查鲜叶一边告诉我说:“黄芽对鲜叶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选择肥壮饱满的独芽,长度要在1.5cm左右。”翻检着眼前的鲜叶,刘师傅捡出几个说,“这个是一叶一芽初展,过了,不能做黄芽;这个独芽不都饱满,也不能做黄芽;这个还算饱满,但是短了,不够长,还是做不了黄芽。”看着他不停地挑选出不合格的鲜叶,我不禁感慨,这么严格的要求,哪怕天气好,茶叶长度也正好,一个熟练采茶工一天能采到的茶叶也不过1斤多点,制成成品也就只有2两。黄芽的制作要求果然严格,容不得一丝马虎。刘思强回忆说,当时他还在蒙山茶场工作时,一年茶场能出1500多斤茶叶,里面只有100多斤是蒙顶黄芽。可见制作黄芽的要求多么精细。一遍一遍地挑选了鲜叶之后,终于进入了蒙顶黄芽的制作流程。刘师傅介绍,蒙顶黄芽的制作分为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

  首先开始杀青,刘师傅制作的方法是采用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用的锅是干柴烘热的、口径50厘米左右的锅。刘师傅把准备好的大约2斤的鲜叶均匀地分成了5份,一份一份地开始杀青。我问刘师傅,就只有2斤的鲜叶,还要分这么多次,会不会太麻烦了?刘师傅笑着说,一锅杀青多少鲜叶是有讲究的,慢工才能出细活,才能更好地掌握杀青的程度。看着刘师傅长满薄茧的双手在已经烧热的锅里来回地翻滚着鲜叶,鲜叶的颜色慢慢转暗,茶香逐渐飘出,大约经过4-5分钟,刘师傅确认了鲜叶的干燥程度,结束了第一锅的杀青。之后,刘师傅迅速将杀青叶用特别准备好的黄色草纸包好,进行初包。刘师傅熟练地把杀青叶包起来,放置在灶台上。告诉我说,现在需要放置60-80分钟,中间还需要开包翻拌一次,保证黄变均匀。接下来,刘师傅把剩下的4份鲜叶用同样的方式杀青、初包。站在锅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重复的工作,双手完全停不下来,眼睛随时关注锅里的情况,刘师傅脸上的表情始终是“专注”二字,每一个工序都一丝不苟。我在旁边看着完全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的他,忍不住问:“您每天都在不停地做着这些重复的工作,难道不会觉得无聊吗?”听到我的问题,质朴的刘师傅难得地开了句玩笑:“要成为高手,就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锅边翻炒,怎能练就对茶叶温度、湿度的准确把握,怎能练就用鼻子一闻就能知道杀青程度的过硬本领?

  一丝不苟地进行完5份鲜叶的杀青、初包后,刘师傅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与我聊一下他是如何走上制茶这条路的。

  我趁机要求刘师傅让我尝上一杯他之前亲手炒制好的蒙顶黄芽,刘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冲泡之前,他先让我闻了下茶香。我注意到,刘师傅的茶就简单地放在了塑料袋里,跟我在山下看到的包装精美的蒙顶黄芽完全不同,可是一打开包装,鲜甜的香味就迎面扑来,茶本身的美好完全不会因为缺少了精致的包装而失色。刘师傅自豪地说,这是他用今年新鲜的春茶炒制而成的,市面上很难看到品质这么好的黄芽。

  为了不辜负这么好的茶叶,刘师傅这个平时看起来生活并不讲究的人在泡茶时也讲究了起来。他先清洁了茶具,用开水预热了茶杯,之后取出约3克的蒙顶黄芽放入茶杯,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冲泡后,他向我介绍,冲泡后的黄芽可以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刚冲泡的蒙顶黄芽是横卧水面的,之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看着刘师傅行云流水地冲泡过程,在茶水入口的一刹那,能明显地看到他满足的神情,似乎一上午的疲惫都被茶香给带走了。

做顶级功夫耐寂寞坚守 记蒙顶皇茶刘思强

  检查烘焙过程中的茶叶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