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美的秋天也别“多事” 气象病该如何预防?

2016-09-29 15:58:34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只为饱尝故都的秋味。”在南方作家郁达夫眼里,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都让他留恋不已。在天高云淡的季节,作家总安享于“清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只为饱尝故都的秋味。”在南方作家郁达夫眼里,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都让他留恋不已。在天高云淡的季节,作家总安享于“清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难怪他要感叹“秋天,这是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眼下正是清风生、白云遏的时节。

  时节虽好,但也别忘了,古人还有句话,叫“多事之秋”。

  对普通人来说,最美秋天,最多的事儿大概就是气象病了。

  气象病是由天气或气候原因造成的疾病的统称。是由于温、湿、压反常,紫外线过多与不足等,引起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失调或身体直接受损所造成的,如中暑、冻疮、哮喘、高山并雪盲、闭汗、皮肤癌等均属气象病,还有关节炎、肺结核、猩狂病、百日咳、白喉、寒热等都与气象条件变化关系极大。有些病还与季节有关,如慢性气管炎、肺炎、心肌梗塞、脑炎、克山病,所以这些病又称季节病。

  北京的秋天虽美,但过于短暂,夏秋交换、秋冬之交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天气变化较快,容易发生与气象相关的疾病,在这段时间里要谨防气象病。

  相比夏季,秋季的气温雨湿度都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些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就是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

  天气剧烈变化时,还会引发牙痛。据分析,当冷风过境或者在冷气团控制下,牙周炎容易发作。牙髓炎和牙出血的症状也多发生在寒冷天气情况下。

  气候干燥也易引发口角炎。冷干的气候常常使孩子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气候干燥容易使孩子经常用舌头去舔,更易加重口角干裂。

  另外,关于溃疡与气象关系的分析报告有不少,但这种疾病的好发季节并不一致,有秋季,也有春、冬季。通常,天气发生明显变化时,溃疡病症状会加重。

  天气变化诱发关节痛。当日均变温在3℃以上,日均气压变化在10百帕以上,日均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每年的10至11月,是关节痛的多发季节。

  气温下降,人体未能适应气温变化,又没有做好保暖措施,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病毒引起面神经麻痹。除了老人、产妇外,面瘫也会找上有熬夜习惯、过度疲劳的年轻人。

  随着天气转凉,腊味飘香,补品上市,人们也趁机大快朵颐,使得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秋冬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特别是过食生冷或是腹部保暖不足更容易中招。

  气象病该如何预防?

  首先是多吃润燥食品,切勿暴饮暴食,多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事物,隔夜隔餐的饭菜不要食用。中医建议,可以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萝卜等,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番茄、菜花、柑橘,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另外,天气转凉,人的胃口变好,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经常洗头,保持皮肤清洁也有好处。在预防过敏方面,除了挑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中医还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经常洗头,可防止敏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附着在头发上,进而引发皮肤过敏。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冷水洗脸,可以增强肌肤抵抗力。

  同时,作息时间要规律,戒烟戒酒。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医生建议市民的家里最好备有血压测量仪,定时测量,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预防换季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再有,要注意气温变化,添加衣物,晚上睡觉盖上被子,避免夜凉入侵。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预防流行性感冒。而且换季衣服清洗之后再穿。天气转凉,拿出衣柜里的秋季衣服时,不要马上穿,有些衣服长时间收纳在衣柜中可能发潮,有细菌或者菌斑附着在上面,容易引起皮肤不适,最好洗一洗,晒一晒,杀杀菌。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抑郁情绪。另外还要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避免产生凄凉、忧郁、悲秋等伤感情绪,抑郁的情绪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在夏秋之交,除了调理饮食、生活习惯,也要注意情绪的调理。(记者蔡文清)

  秋天,是锻炼的黄金季节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秋天来了,天气宜人,早晚凉爽,适宜爬山慢跑进行锻炼。

  爬山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不过,年老体弱者登高时要避开气温过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一天之中,如果有1至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增强体质,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链接

  秋燥、秋困、秋冻,怎么破

  “秋燥”要养阴

  秋天来了,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也就是常说的“秋燥”,怎样来对付秋燥呢?

  对付秋燥,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虽然夏天已过去,但多喝开水、淡茶等也同样能减少秋燥。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

  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秋困”讲作息

  人们常说“春乏秋困”,秋天来了,秋困也就来了。防治秋困,最重要还是从睡眠着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由于处暑以后气温在夜间较低,甚至有凉意,所以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中午有条件的话,午休半小时,也利于化解困乏。

  如果下午还感觉秋困没劲儿,不妨试试按摩风池穴。此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这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做法是: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秋冻”先护脐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秋冻”就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另一方面,“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所以无需过早添加衣物。不过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冻”的同时要注意脐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脐装。

  原标题:再美的秋天,也别“多事”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