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手机里的微信运动跳出来了是吧,最多的人是不是走了好几万步?你是不是正打算换上球鞋,也去大走一场?
千万别冲动!
眼下,步行锻炼已成为很多人都热捧的减肥锻炼方式。随着“微信运动”、健康APP等计步工具的普及,朋友圈里兴起了一股“晒步”热潮。
特别是入秋天凉,走路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走的步数更是节节攀升。
走路锻炼真是步数越多越好吗?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成因?如何运动才是正确的锻炼方式?
走路前,你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宜昌52岁的陈先生
在朋友圈拼步数,一天走了3万步,右膝因此疼痛难忍。经诊断,陈先生是运动过度导致膝关节积液、半月板撕裂。现在他连小区门口都走不到;
今年50岁的李阿姨爱好散步,每天两万步打底。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产生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形成了积液。
一位60多岁的病人,体重60公斤,身高一米六,每天暴走15公里。
刚开始锻炼有点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个月以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部疼痛,当时还可以走路,就以为是扭伤了,撑着没到医院去。
后来,越来越疼,病人才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走断了”。
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才是科学的呢?虽然不同的机构给出的数据有稍许出入,但都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这要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而定。
如果平时有运动习惯,每天多走一点并无大碍。但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太大负担。
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离≈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每天到底走多少步合适?”
针对这个问题,湖南航天医院创伤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明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青壮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达到运动效果;如果过度行走,腿脚伤不起。
部分人群过度行走后,如果出现关节肿胀和疼痛的不适症状,就有可能患上了急性滑膜炎。
不过,急性滑膜炎通过休息、理疗即可治愈,是可以恢复的。
但有部分人群因为行走过度,可能会出现髋、膝关节软骨磨损或缺损,导致关节疼痛。
而关节软骨缺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一旦受损,无法修复,患者通常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而且严重者可能导致残疾。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一下,
“健步走”虽然被很多人当成一种锻炼方式,但在朋友圈“晒步数”或许才是一些人拼命走路的真正动力。
曾有重庆女子王茜向记者表示,
她注意到自己上、下班和每天逛街的步数在2000步左右,排名在朋友中是靠后的,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此,她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必须要走满5000步。
王茜说,不管是天晴或下雨,都要出去步行,如果当天计步器上的数字未到达5000,晚上都睡不好觉。
曾到法国留学、生活过7年的专业水肺潜水教练何伟表示,对比西方社会,国人的运动理念中有两点特别让人担心:
一是喜欢跟风,
二是有些人的出发点不纯粹。
有些人参加这些运动,更多是盲目模仿,他们觉得某个朋友做了什么事情,说出去多么炫,他们也要去试试,或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可以那就是安全的。
西方的户外运动理念是经过许多代的积累而形成的,有安全保障的基础。
相比之下,近年来国人的跟风式运动和炫耀式运动让人担心。
总而言之,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
但不要盲目的“拼步数”。
在健康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加大、加快步伐,
将运动融入生活、增加热量消耗,
让走路这颗“长寿药”发挥最大效果。
据新华社、人民网、南方+、长沙晚报、四川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