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式创新助力世界经济走向“不平庸”
新华社记者缪晓娟 娄辰 胡星
1972年始建于山东济宁的一家毛纺织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旗下企业遍及中国多个省市和日本、英国、意大利等世界多个国家。
在宁夏银川,如意集团去年建成的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服装示范基地里,操作工人手持iPad,就此告别每个人每班次步行16公里的传统巡回值守时代,生产效率实现翻倍,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技术和装备遥遥领先。这样的基地正在不断复制。
全国人大代表、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借助中国政府推动西部发展的各项鼓励措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路上得到了喘息、储能的机会,继而大举创新、谋求智能制造。
这家传统企业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后,如获新生。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也正经历战略调整阶段,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心无旁骛。
回想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首次将长期低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定义为“新平庸”。2015年拉加德又指出,全球经济已陷入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高负债的泥沼中,各国应极力避免“新平庸”变为“新现实”。
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专注于自身改造升级,通过调整结构、调整速度,追求增长的质量而非增长的表象,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动能和活力,成为“新平庸”趋势中的强大正能量。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省,如今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开放政府数据,设立了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和中国首个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当地大数据企业和人才日渐密集。
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