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如何利用好“乡村小资源”

2016-09-07 11:21:14 来源:大众网 作者:朱跃武 责任编辑:朱益民 字号:T|T
摘要】与“高大上”的自然、人文等“名”资源相比,那些被忽视的小山水、小文化、小设施、小生产数量众多,散落在乡村各处。当下,乡村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发展给这些“乡村小资源”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小资源”定会生机勃勃,大放异彩。

  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多地方似乎很多人都觉得做不出什么特色,理由之一是没什么资源。这里的“资源”是指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抑或名人骚客,最不济也是名产风物,总之资源要有“名”,否则断然发展不了乡村旅游。如此来看,乡村旅游就成了稀罕物,这是笔者在旅游实践中经常接触到的普遍情况。上述认识显然是在传统观光旅游意识的惯性下产生的,与“高大上”的自然、人文等“名”资源相比,那些被忽视的小山水、小文化、小设施、小生产数量众多,散落在乡村各处,笔者称之为“乡村小资源”,现在到了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一、何为“乡村小资源”

  专业名称中不知是否有“乡村小资源”,笔者认知的“乡村小资源”是指在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念标准下,在乡村范围内,无法或不能明显吸引文化艺术者、资本拥有者、社会管理者、乡村旅游者等群体或关注、或保护、或开发、或消费的众多资源的总称。

  众多无奇的山水花木、普通的老屋街巷、寂寞的木石遗存、濒危的民俗非遗、广布的纵横阡陌、朴素的乡民、满含乡愁的炊烟、村头平常的老树、藤蔓肆意的篱笆……都是笔者认为的“乡村小资源”。“乡村小资源”跟资源的体量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里的“小”是指它们一直以来未得到与其价值相匹配的重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甚至面临人为的毁坏。

  “乡村小资源”大致有三类。自然类“乡村小资源”主要有山地丘陵、山坡小峰、小溪水塘、无名花草、禽畜虫鸟、自然声色、小天象小气候微地形等,这些让乡村比城市多了几分柔情与生机,添了一些灵动与亲切,空间相对扁平,视野足够开阔,柔性视觉效果让人很放松。与此相对的则是老屋陋巷、大野小田、土庙薄祠、亭道桥廊、川堤河坝等,它们是人文类“乡村小资源”的代表,是乡村人生存与智慧碰撞的物化存在,组合价值很高,少数单体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景观价值潜力较大,或可称为隐形的“名”资源。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类“乡村小资源”,主要是人、行为、规范和氛围,包括在上述自然类和人文类乡村小资源营造的空间环境下的乡民群体,这一宏大群体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活动,以及乡规民风等。

  一直以来乡村都依附于城市存在,而且社会对乡村缺少实在的重视与支持,乡村弱势,乡村资源也就成了开发价值上的小资源了。与此同时国人似乎对“高大上”青睐有加,整个社会过分聚焦于各种出名的事物,对包括“乡村小资源”在内的各种朴实无华的存在选择性忽视,因此“乡村小资源”的遭遇很是悲惨,不被重视,长期边缘化,如能任凭风吹雨打自然老去已是善终,更多的是人为摧残,劈山填河、拆屋毁宅、砍树伐木、上楼离田……“乡村小资源”是乡村性信息最可靠的载体,最原真的信息存留,更是乡村性值得期待的传承力量,而“乡村小资源”的不断弱势加剧了乡村性的流失,无处不在的硬化、渠化、整齐化、直线化、机械化、城市化以强者的姿态入侵乡村,各种易容的伪乡村性就此乘虚而入,乡村性愈发凋敝。

  二、“乡村小资源”的价值

  在农业文明日渐式微,乡村空间日益空心化的今天,“乡村小资源”的价值频遭忽视抛弃。随着城市文明的弊病不断暴露,人们又重新审视乡村,打量起乡村价值,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的发展,“乡村小资源”的价值终于有了止跌回升、触底反弹的可能,受到以旅游界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的重视。“乡村小资源”的价值是全方位的。

  1.环境景观价值。纯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葱郁的山野、小村落、小寺庙、小古迹、小花小草都是小资源的范围。其价值就在于综合的融合价值,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的价值。可以整体营造乡村居游的大环境、大背景,各种小资源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混搭的效果;也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景观,形成景观焦点,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历史文化价值。“乡村小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人力的痕迹,从而记录下过往的人间百态,是人们的记忆和历史的证明,而且早已内化为乡村的难以分割的一部分,自然环境为主的乡村难免有单调寂静之感,如果融入一些人文的气息,融入一些经过岁月沉淀的人类智慧物化的体现,那么小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会凸显。

  3.体验互动价值。部分“乡村小资源”仍然保持着原有功能,游人可以住在乡村老屋,使用原来的生活设施体验过去,下田感受“锄禾日当午”的不易,也可以参与到乡村民俗中。另外,散落乡野的亭台廊桥如果结合骑行徒步游线,将增加游线的节奏韵律,减缓游客的疲劳,增强游兴。

  4.乡建材料价值。历来乡村建设基本是就地取材,山石、木竹、卵石都是常用之物,还有一些残破建筑的构件都是可以再次创意改造利用的,以此共同打造一个温馨的乡村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另外特别是人文类小资源,往往就是当地人日常生产生活积淀物化后的表现,旅游商品开发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5.生产功能价值。一些堰坝、田垄、林地、圈舍仍有生产价值,如果与旅游结合开发体验性生产,将有效提升旅游感受。

  三、“乡村小资源”的旅游化利用

  1.整合打造,营造空间。“乡村小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外力尤其是有意识的人力干扰较少,也就较好地保存着资源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保存了文化、美学的原真性,换言之,其中的乡村信息很全很真,由于它们的存在,乡村的环境氛围得以基本保全或是具备了一定程度恢复的可能,早期的农家乐基本是这种利用方式。因此,“乡村小资源”应该有序整合,作为环境氛围营造的基础因子,整体营造一种具有乡村性的环境空间和精神氛围,成为强化乡村旅游特性的最强优势。同时,要充分重视部分“乡村小资源”景观价值的发挥,适当与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情趣爱好结合,在不破坏“乡村小资源”自身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特性对它们进行设计,融入设施功能性、景观观赏性和精神寄托性,形成自然和人文相融、传统与现代和谐、或时尚简约或古韵诗意或自然纯净的乡村空间。浙江德清莫干山民宿群已经较好地通过实践证明了“乡村小资源”整合创意打造的可行性,这样的区域是一种文化、美学、生态、农业、设计、时尚、品质交融的空间,为乡村度假生活的开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依托,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小资源”更是获得了装饰风景空间的机遇,与全域旅游处处是风景而不是处处是景区景点的特色相符合。

  2.升级成名,传承文脉。“乡村小资源”的“小”有些是隐形的、相对的,在新的评判标准或新的市场需求,特别是新的政策机遇下,小资源很容易出名,逆袭为传统旅游资源观下的“名”资源,受到旅游开发者的重视,成为一定乡村区域的重点吸引物,通过科学整合,创意打造,成为具有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众多的历史古村落都是这一利用方式的成功案例。皖南的徽州古村落长期以来无人问津,在工业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强势打压下,成为落后、贫穷的标志,但是随着古村落的乡村文化、建筑美学、风水环境、宗族民俗等价值不断被发现,这些古村落似乎一夜之间“高大上”起来: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的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全球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我们终于认识到随处可见的“乡村小资源”——古村落,原来有如此非凡的价值。2011年宏村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古村落唐模、呈坎又与另外三处古徽州文化遗存捆绑成功创5A级旅游景区。综上所述,乡村区域需要重视“乡村小资源”旅游价值和功能的挖掘,契合市场,创意打造,推动部分小资源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3.创意改造,突出情趣。在推崇大众创新的今天,看重吸引力的旅游业更是需要不断创意创新,创造更多吸引游客观感和体验的景观与体验。由于乡村生活的相对灵活与随性,很多“乡村小资源”天生且长期就具有多重功能,比如门板既是门,也可以做桌子和床;水缸主要盛水,也可以腌菜,还有风水功能。因此,在跨界融合、颠覆思维的当下,众多“乡村小资源”的天性得以释放,迎来了创意新生的契机。比如牛棚猪圈曾是乡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农耕生产的遗存,但在很多乡村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圈养功能,像这种臭气熏天、“颜值”太低的建筑通常是一拆了之。其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生产方式、饲养对象等包含的信息既是记忆也是情感将会永远灭失,它们还能有机会存活吗?有!河南新县西河村将它们创意改造成室外公用厕所,以缓解屋内无厕的不便,而浙江桐庐的牛栏猪圈则华丽变身为牛栏咖啡、猪栏茶吧,变臭为香,实在妙不可言。其他还有利用荒坡岗地打造地形公园,搜集闲置坛坛罐罐设计成创意景观小品的点赞之举,尤其是早期的洋家乐民宿更是创意改造成名的典范。

  4.体系梳理,以量取胜。“乡村小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在资源个体价值难以发挥利用的情况下,如果进行同类归纳,形成体系,通过同类数量形成体量,进行资源重组,抱团发展,仍然可以让“乡村小资源”受到关注,有所作为。比如很多乡村把闲置的犁耙、脱粒机、织布机等生产工具收集到一起展示农耕文化,或是把手炉、脚炉、油布伞、棕衣、箬笠集于一室陈列让人直观认知曾经的乡村生活细节,这都是体系归纳,集合做大的事例。有了数量的优势,就会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景象,让游客全方位了解相应的发展变迁和人们生存生产生活的智慧。如果重组后的体量仍然稍显不足的话,可以外部植入或无中生有,做大体量,实现质变。比如某地渔业历史悠久,有关渔业的工具、遗迹、故事、人物、作业技术、渔业非遗十分丰富,要素完整,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了让这些渔文化小资源发挥更大的旅游价值,就可以植入国内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渔业文化,打造渔村大观园的主题,从而在量的整合上做到较高层次。

  5.借势外力,壮大自身。“乡村小资源”要想实现旅游化利用,还有一个尝试就是借势外力。这里的“外力”可以是周边线性旅游吸引物、块状旅游景区,可以是旅游需求巨大的临近大中城市,也可以是重大事件机遇,还可以是影视拍摄的外景需求,总之能用得上“乡村小资源”的,都是有效的外力,以此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回应游客需求,融入其中实现自身发展,正所谓蝇随骥尾,腾飞千里。张家口张北坝上的一条柏油马路沿线蜿蜒曲折、景观奇峻,但是多年来只是日复一日静静地安躺塞外,几年前当地整合资源,以之为基础主要面向北京的自驾车爱好者营造良好的自驾游空间,一时间声名鹊起,成就了“草原天路”的美名,沿线的“乡村小资源”依托草原天路超越了既有存在,实现了价值激活和价值跨越。浙江安吉有一片竹林,是著名影片《卧虎藏龙》的外景拍摄地之一,影片全球上映后,火箭般提升了这片竹林的全球知名度,极大地凸显了生产性竹林的旅游价值,安吉县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竹生态旅游,依托当地处处皆是的竹子打造出“中国大竹海景区”,实现了小资源的迅速增值。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