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青岛里院照片曝光:西式洋楼四合院结合

2016-10-19 15:38:14 来源:大众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里院是一种具有青岛特色的建筑形态,由德国人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于百年前引入青岛。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专程从德国来青为新书揭幕,并向青岛捐赠了回忆录的珍贵手稿。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向青岛捐赠了回忆录手稿。

  文/图 半岛记者 付晓晓

  里院是一种具有青岛特色的建筑形态,由德国人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于百年前引入青岛。10月18日上午,由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和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策划编写的《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一书的首发仪式暨青岛里院建筑特色研讨会在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办公楼举行。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专程从德国来青为新书揭幕,并向青岛捐赠了回忆录的珍贵手稿。

  

  回忆录再现里院诞生历史

  德占青岛的17年间,青岛最大的两家建筑设计公司是F.H施密特公司和希姆森公司,前者主要承建青岛的大型公共设施,后者主要承建民居。希姆森公司的创始人就是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先生,他所建造的公寓住宅成为青岛早期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姆森对青岛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亚热带建筑形式创新成一种新的商住形式引入了青岛,这种后被统称为“青岛里院”的建筑形态,也成为希姆森的建筑遗产和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

  

  2011年,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的后代们在德国波恩自费出版了《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一书,是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口述回忆,由他的子女记录而成,全书约5万字,图片近百张。致力于城市建设文化挖掘和整理的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专程赴德国接洽了希姆森后人,组织力量对《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进行了翻译,并增加了希姆森创办的祥福公司部分经营资料以及对该公司工程相册中所有建筑作品的解读,出版了中文版本。发布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惠新安,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郄晋生,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孔少武和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共同为新书揭幕,《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正式与岛城读者见面。

  

  回忆录再现了里院的诞生历史。1905年,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在总督府建议下,与人合伙成立祥福洋行,建设用以出租和出售的住宅。在回忆录里,他讲述了自己关于里院的最初构想:“我买了一块方形的地,在这块地临街的四面建造了商店和住房,并且在中间留了一块空地,用做过道和儿童游戏场。每一幢房子底层都有一间商铺,商铺之上有一间居室。房子后面的高墙将我们和邻居家的庭院隔开,院子里有一个简易厨房,庭院末端是一个很大的公共院子。”这个构想后来被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付诸实践,并奠定了里院的基本范式。

  

  

  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向青岛捐赠了回忆录手稿。

  希姆森后人捐赠回忆录手稿

  在回忆录中,希姆森从自己的童年生活开始,介绍了他本人丰富多彩、命运曲折的一生,其中青岛的岁月最让他难忘,用希姆森自己的话说:“回顾一生,我最大的成就莫过于1898年至1914年在青岛经营建筑公司了。”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专程从德国来青,参加了《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的首发仪式。他表示,“爷爷的回忆录使用的是聚特林字,这种字体现在已经不通用了,只有少数人能看懂。我的妻子2011年将100页手稿输入电脑,才使回忆录得以印刷。感谢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提议并组织将回忆录翻译成汉字。”

  据了解,该回忆录是由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和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策划编写的“青岛印象丛书”的首部,由青岛出版集团出版。为了表达感谢,赫尔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向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赠送了其祖父所撰写的回忆录的手稿,手稿将作为珍贵的中德文化交流的见证收藏于青岛印象博物馆。

  

  专家研讨青岛里院建筑特色

  发布会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总监、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程学博士、青岛市南政协人文历史研究会理事金山做了专题演讲。在金山看来,《阿尔弗莱德 希姆森回忆录》的出版为青岛里院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最珍贵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里院的最初形成阶段,也了解到了设计者最初的想法。”金山表示,“在当前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里院建筑和里院街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 刘晓明]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