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与能源同步中提升效益

2016-10-11 16:46:34 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王静 王蕊仙 责任编辑:王正鲁 字号:T|T
摘要】自去年9月起,纯梁采油厂将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融合运行,指导全厂各个层级员工增强质量和能源意识,想方设法降低能耗,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实现从生产型向效益生产型转变。

  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10月11日讯 自去年9月起,纯梁采油厂将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融合运行,指导全厂各个层级员工增强质量和能源意识,想方设法降低能耗,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实现从生产型向效益生产型转变。

  “三级”的锅炉管不出“一级”的能效

  今年7月底,梁南采油管理区梁1#注水站成本统计中电费占总操作成本的96.73%。在大力推行油井间开的纯梁采油厂,这一数据仍然令人吃惊,采油厂能耗占总操作成本的30%以上。

  油田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低油价严峻形势,对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对能源的管理与实际工作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致使能源管理只能在小范围内发挥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作用。

  比如,采购一个锅炉,作为采购部门通常会重点考虑锅炉的质量是否合格、规格型号是否能够满足需要,而锅炉的能效等级只作为参考指标,这就导致锅炉采购能通过质量管理的考核,有时却无法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考核。

  一旦设备投入生产,工作人员只能加强对已有设备的管理来降低成本,但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让三级能效的设备达到二级或者一级能效设备的效果。

  职责的分裂造成了工作中的顾此失彼,影响了生产经营。拿电力办来说,负责管理和考核全厂注、采、输等生产系统及后勤系统的用电,将电费预算分配到各三级单位执行。但作为各级生产部门则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再考虑低耗用电。

  为此,纯梁厂按照油田提出的树立“大质量”“大节能”的理念,将能源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成为油田第一家将这两个管理体系融合认证的单位。

  为质量行为打能效分

  今年开始,纯梁厂电力办不再直接管理注、采、输等生产系统的月度用电。这一工作被相应的生产管理部门代替,生产技术科负责分解管理注采系统电量的消耗,集输科则负责分解考核油气集输系统电量的消耗。

  这一变革,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顾此失彼。“把对生产经营的管理和对能源消耗的管控放在同一部门,权责同步,综合效益就会显现出来。”纯梁厂技术质量监督中心主任师臧运昌说。作为生产管理部门的生产技术科和集输科,同时要考虑注采、集输的质量与能耗,把经营的任务加进去,自觉对工作质量和能耗进行算账,督促下一步工作实施。

  这是纯梁厂将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融合实施的一个收获,把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涉及质量的各个节点统统“绑定”了对能源方面的考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无一例外。

  在对全厂所消耗的能源进行识别过程中,除了电能外还包括天然气、原油、煤、成品油等,就连污水余热也包含在内。“在没识别之前,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可以管控的能源范畴。”臧运昌说。

  质量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融合后,原来两个体系的55个程序文件减少为32个,能源意识贯穿生产经营的始终,每个生产经营行为背后都有对应的管控程序文件。如今,纯梁厂已淘汰高耗能电机54台,更换变压器197台。

  处处有宝挖

  如今,梁南采油管理区的每月通报里多了一项成本构成分析内容,详细列着各站的电费和维修、材料费比例以及每口井的贡献效益。

  在对各班站、各井的成本和贡献进行识别后,梁南采油管理区先后关停纯56-23、纯56平1两口高含水电泵井,月节电费6.3万元。纯56块注采结构调整后,日耗电量下降1.5万千瓦时。仅7月,该管理区的吨油操作成本就降低了11.4元/吨。

  集输大队首站挖潜回注污水的余热资源,污水温度由原来的52摄氏度下降到48摄氏度左右,今年以来,累计减少燃料油消耗869吨。另外,他们在保证输送原油质量的前提下,尝试停炉或降温运行,也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尝到甜头后,集输大队又把目光瞄向了高能耗设备,如今他们已更换高能耗设备12台。井下作业大队把主要耗材——柴油作为挖潜的重点对象,起下油管平均油耗从0.28升/根下降到0.27升/根。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