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10月18日讯 在南海之滨,广东茂名电白城镇,10月7日,中国石化规模最大的海洋石油施工综合工程船——胜利902正在海事部门的监护下有序地进行茂名石化30万吨级单点系泊输油终端海底管线安全隐患治理项目作业施工。在为期两个半月的紧张施工中,一根根重30吨左右的钢管被陆续吊运到铺管船上,由胜利油建职工精细开展吊装作业、U型坡口加工、组对焊接、检测防腐施工。
“为确保高质高效完工,节日期间员工均坚守一线。” 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芳民介绍,目前,项目部已完成13.8公里的海上管道组对焊接施工,滩涂登陆点施工及海上挖沟作业正在紧张进行中。
有了“金刚钻”
敢揽“瓷器活”
10月10日清晨,在茂名石化30万吨级单点系泊输油终端海底管线安全隐患治理项目海上挖沟作业区域施工现场,项目副经理张金波在施工前再次和大家强调生产要有序推进,安全环保要全力维护。
据了解,总长度为15.3km的单点系泊海上原油输送管道,与原有海上原油输送管线平行铺设,建成后将取代原有管道,原油输送量达到1500万吨/年,成为茂名石化原油输送的重要通道。该管线管径1219mm直缝埋弧焊钢管,加配重层后管道外直径达1500mm,单根管最重的达33吨,设计寿命30年。
单管口径1219mm及加配重层后达33吨的海底管线,在国内海工领域还从未有人涉足,加之施工周期不足3个月,对于海工装备及施工技术能力的要求都达到了极致。
胜利油建公司作为中石化唯一一家拥有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海陆两栖油建施工企业,涉足海底管线近30年,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铺管船铺设海底管线施工工法、滩海油田大型平台整体浮装法就位施工工法和浅海油田海底管道浮拖法等施工工法,已成为国内滩浅海工程施工的领跑者。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胜利油建自行设计、制造的胜利902铺管工程船,船体长118米,总吨位14500吨,其铺管作业水深100米以上,铺设管道管径达到1.6米以上,在风速≤13.8m/s的海况下设计铺管能力为每天2.5公里以上,铺管作业区域可覆盖中国大陆架海域和印度洋、西非沿岸等国外大陆架海域。
但是,面对国内管径最大、单根最重的海底管道施工,且施工工期短,加之南海施工的有效气象窗口期短,贾芳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这不仅是对胜利油建海洋施工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胜利902船能否持续施工高端市场的重要考验。
为此,在胜利油建公司调集精兵强将,成立茂名项目部远赴南海之际,贾芳民为将士们壮行。他把此次出征称为胜利油建进军南海的“亮剑之战”,不仅承载着石油工程建设者明日的蔚蓝色之梦,更联结着他们近30年的汗水和经略海洋的不屈意志,他要求油建将士此次挥师南海,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质、高效、安全、圆满完成任务。
解决施工难题
难点终变亮点
6月8日,浩瀚的南海海域,碧浪长天,白鸥掠波,锦麟潜泳,舟楫如梭。胜利902船队到达施工海域后,现场的施工难题还是给已服役多年的胜利902工程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胜利油建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魏中格主动请缨到一线,带领技术人员对作业线的张紧器、托管架以及施工作业线等设备性能和综合承受能力进行再核算分析。针对分析出现的单根管子过重不能正常对口作业问题,他们将单个主动液压驱动辊道改为双驱动;为解决频繁高压点动对辊轮转动、对口辊道左右及上下移动产生的惯性冲击,他们在液压回路中设计增加了多个微积分调速装置,使对口作业时更加平稳、易操作。特别是针对项目开始初期国产胀紧器不能正常工作、参考图纸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项目部相关人员冒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经过4天3夜的艰苦工作,解决了该胀紧器强度不足、压缩空气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和人机操作界面系统。
“在海上,利用全位置自动焊进行如此大规模海底管道焊接,尚属国内首次。” 项目副经理张金波说,“为确保焊接质量,项目部在坡口作业环节,通过改进船上一台备用液压站给坡口机提供动力,自行研制ф1219坡口机配套的柴油机液压站,既验证其性能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节约设备租金100万元。”
此外,项目部还针对该海底管道,探讨确定了SRIMAX全自动焊接工艺参数,铺管速度从7道/天提高到30道/天,1119道焊口其焊接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周密安排部署
从容应对台风
地处广东茂名电白城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该海域位于东南海域,是最为繁华的海上贸易通道,但台风引发的极端恶劣天气曾一度成为影响这里安全的重大危险源。据一直坚守在902船上的安全总监冯波介绍,7月22日,台风“热带气旋”途径施工现场,就给刚刚到达该施工现场不久的胜利902工程船一个下马威,虽然他们提前做了《台风应急管理办法》等措施,但还是给参战干部员工敲响了警钟。
他们从施工管理到船舶管理、从消防救生到劳动保护、从施工人员到用火用电器材等都进行了全方位安全监控,还进行船舶消防、弃船逃生演练和防台(桌面)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各项目部、施工作业负责人均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点对点联系,及时沟通各施工区域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刻向值班领导及项目经理汇报。施工高峰期,项目部专门配备了14名安全管理人员,分别负责海上施工、登陆点作业和海管堆放料场转运等施工作业环节的现场安全监护和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还与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建立气象服务合同关系,定时接收气象预报信息,实时监控台风动向,做到提前部署,措施得力。
7月30日清晨6时,超强台风“妮妲”来临,项目部决定启动应急预案,15个小时内完成弃管、起锚工作,并于次日10时拖航到达湛江避风锚地抛锚避风,于8月5日晚8时30分收管成功并恢复生产。
18天后,第3次更强有力的台风“电母”来袭,项目部经研究决定原地弃管抗风。8月18日晚8时完成弃管,并于8月20日晚10时30分恢复生产。
尽管3次遭遇台风袭扰,但126名参与施工的人员依然坚守在胜利902工程船上,他们与繁华的广东大都市一水相隔,却无暇上岸一游。项目副经理张金波从6月初期就在船上,一直没有上岸;计划部经理姬广帅回到老家“千里背馒头”的故事成为项目上的佳话;起重工们为管线焊接的连续坚守在艳阳天、暴雨下进行吊管;操作工们在45摄氏度高温的作业仓内,有条不紊地施工,电焊工们胸前弧光闪焊光,火红的工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会儿工夫,领口和袖口就泛起一圈圈碱花。但是他们却没有因此影响工期,一直高质量、高标准按计划施工。
目前,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胜利油建已经完成了13.8公里的深水海底管线,圆满实现各方预期目标,在中石化海洋工程施工领域里创出了新的业绩。
辽阔广袤的南海,拥有着世界上富集的石油资源,发展壮大的海洋石油工程领域,承载着中石化上游“长板”梦想的战略选择。胜利油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借助于本项目海底管道、单点配套工程施工,积累和发展配套的施工技术,逐步实现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发展,启航东营港、扬帆太平洋,初步实现从滩浅海到中深水海洋施工综合能力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