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博山模式成果显著 贫困户收入翻几番(组图)

2016-09-01 14:08:56 来源:大众网 作者:孔晓文 责任编辑:张靖浛 字号:T|T
摘要】2015年以来,博山区上小峰村、朱南村等7个村利用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初步形成了“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模式,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博山模式”。

旅游扶贫博山模式成果显著 贫困户收入翻几番(组图)

旅游扶贫博山模式成果显著 贫困户收入翻几番(组图)

  8月31日上午,博山区博山镇朱南村里,“淄博博山杏山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度股东会”的大红招牌高高竖立,村民们在树下熙熙攘攘的坐着。主席台上每叫一个名字,被叫到的村民都乐呵呵的上台,领取属于自己的现金分红。原来,这是村里的旅游产业项目正在分红。

  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博山区上小峰村、朱南村等7个村利用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初步形成了“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模式,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博山模式”。

  贫困户收入翻几番

  青山碧水,绿树成荫。去往朱南村的路上,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是美景。也因为有着这样的自然条件,朱南村发展起了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了“杏山新庐”景区。昨日的分红现场上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至8月,朱南村的旅游公司实际运营五个月时间,实现经营收入47万多元,利润187000元。除去留下的5000元,其余的182000元全部分给各位村民“股东”。

  记者了解到,朱南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64户475人。本次分红贫困户每人210元左右,村里每位村民89元左右,折合下来贫困户每人能分到300元。记者大体计算了一下,按评估认定的朱南村完成投资180万元,今年5个月就实现利润超过10%。但对此,村书记郑玉池并不满意。“这段时间博沂路修路,客流有所减少,不然来的人会更多。”郑玉池介绍说,朱南村的特色是杏花、采摘、樱桃,下一步要种植金银花、元宝枫。“9月1日就要来一个张店的团队,50多人,住12天,光住宿收入就能达到3万多元。”郑玉池高兴的说。

  昨日,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也举行了分红仪式。村书记牛占月说,去年9月底村里建设工程完工后,试营运一个月就实现了4万多元的收入。“除了农家乐住宿,我们还利用中央改革试验区扶贫项目建设了餐饮区‘人间烟火’。现在每个周五到周日游客爆满,有时都住不开。”

  旅游扶贫的成果十分显著。上小峰村的贫困户牛长安今年72岁,过去自己种地,每年打的粮食仅够自己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的板栗,每年收入千数块钱。昨日的分红现场,牛长安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今年的收入:“流转了27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270元;成立公司后做保洁员每月500元;加上分红和种地的收入,一年收入接近8000元,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项目开发持续增收

  记者了解到,在实地调研、评估论证的基础上,以博山区上小峰村等7个村为试点,为每个村注入1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形成的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分别以30%和70%确权到村集体和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带动农家乐旅游和特色项目建设。

  其中,贫困户折股量化资产负盈不负亏,保底收益不低于所持量化资金的10%,初步形成了“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2015年底,7个村整体脱贫,1832名贫困人口实现分红。2016年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收益3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扶贫资金还发挥了撬动作用,吸引村集体资产和社会资金注入,7个村的项目总投入达到了1050万元。上小峰村统筹整合帮扶单位资金和通过贫困户土地、房屋资产入股等形式,注入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经评估认定完成投资237万元。朱南村经评估认定完成投资180万元。另外据介绍,为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如公司经营不善、净资产临界150万元时进行强制清算,1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优先受偿。

  通过项目公司化运营,这些贫困村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真正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朱南村依托百年杏林自然优势资源,打造“杏山新庐”景区,实现了贫困户、村集体双收益,7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上小峰村今年8月实现第二次分红,贫困人口没人获得收益500元,全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1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

 

 

 

 

              热搜资讯